加大投资力度 强化国际合作
非洲多国全力保障农业生产
本报驻南非记者 吕 强
核心阅读
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威胁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非洲各国正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粮食问题,同时通过国际合作保障农业生产,中国在帮助非洲国家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由世界气象组织牵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共同发布的《2019年非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水、干旱、炎热天气以及沙漠蝗虫的入侵,严重影响着非洲地区的粮食供应,威胁经济发展和民众健康。保障农业生产成为非洲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气候变化对非洲粮食生产影响明显
农业是非洲的经济支柱和主要生计来源,气候变化对非洲粮食生产影响明显。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在极易发生干旱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自2012年以来,营养不良的人口数量增加了45.6%。在最坏的情况下,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到2050年预计将减少13%,北部地区减少11%,东部和南部各减少8%。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警告说,由于新一代蝗虫大量繁殖,东非蝗灾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监测显示,蝗群可能从也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和索马里北部向南迁徙并扩展至肯尼亚北部,预计东非国家本月将面临新一波沙漠蝗虫袭击。
在非洲萨赫勒地区,近期的严重洪涝灾害已造成数十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农业生产损失巨大。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称,萨赫勒地区有740万人正陷入严重饥饿状态。联合国难民署表示,在冲突、极端贫困、粮食不安全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之下,这一地区正在经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11月6日发布报告,将布基纳法索、尼日利亚东北部、南苏丹列为严重粮食不安全“最高关切”热点地区。由于冲突、流离失所及疫情对就业和食物获取的影响不断增加,布基纳法索的极端饥饿人口增长最快,几乎达到2019年水平的3倍。报告特别警告称,冲突升级以及人道主义援助工作的进一步受限,可能导致饥荒风险。
实施系统化、包容性的农业发展计划
在严峻形势下,非洲多国纷纷采取措施提高防灾能力、促进农业发展。
肯尼亚政府近期拨付30亿肯先令(约合2761万美元)向20万小规模农户提供补助,确保粮食供应,同时已在全国建立6个防治基地,协调对蝗灾地区的控制干预。尼日利亚政府日前决定,向农业部门注入超过6000亿奈拉(约合15.8亿美元)的刺激资金,鼓励小规模农户合作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安全和可持续性。作为经济复苏方案的一部分,津巴布韦政府投入61亿美元扶持农业生产,同时制定2020—2021年夏季作物种植计划,以缓解对粮食进口的依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及该组织非洲部主任塞拉西最近共同发表文章指出,非洲国家农业高度依赖降水,每次干旱造成的损失要比世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严重得多。文章提出了加大对抵御天气变化基础设施投资、增强社会救助和融资机制、实施转型或改革等建议。
实施系统化、包容性的农业发展计划,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启动于2005年的埃塞俄比亚“生产安全网计划”,覆盖约800万人口,10多年间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投资,降低了贫困率,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生产安全网计划”通过金融系统向缺乏食物保障的家庭提供紧急现金转移支付,“扩大了低收入家庭和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帮助其更好应对冲击”。
绿色农业也开始在非洲普及。目前已有超过70%的非洲国家将清洁农业列入“国家自主贡献”气候行动中,希望通过使用太阳能和更有效率的滴灌等农业技术,实现农业大幅增产,同时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非洲农业拥有巨大潜力,投资农业是最为有效的减贫手段之一。”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等10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日前发表公开信指出,非洲大陆的饥饿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当前情况下,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因为这可以确保食品供应、维持农民生计、防止更多农村人口陷入贫困与饥饿。公开信呼吁,全球应增加对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投资,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非农业合作对非洲粮食自给意义重大
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直通过不同途径帮助非洲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非洲农业适应倡议》,已帮助34个非洲国家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有效提高了15.6万多公顷农业用地的抗灾能力,5780万人受益。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设立的“绿色气候基金”,将其42%的资金(约26亿美元)用于资助非洲国家。在该基金支持下,马拉维建起了现代化的气候信息和预警系统,通过安装自动气象站、水文监测站等,提高了识别风险和预测灾害影响的能力,并能指导当地农民抵御极端天气的影响。此外,加纳、肯尼亚、尼日利亚、乌干达等国的气候智能型农业企业也得到了“绿色气候基金”的大力扶持。
中国一直是帮助非洲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以来,整个南部非洲地区农业歉收严重,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签署协议,为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纳米比亚3个南部非洲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中国还将设立规模为5000万美元的第三期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支持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农业与农村发展项目。
迄今,中国已在非洲援建了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向非洲农民和农技人员传授农事管理经验,指导他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在莫桑比克,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帮助当地培育水稻、玉米、棉花、大豆、芝麻等各类农作物品种80多个,从中筛选出优良品种用于农业生产,并培训当地农民3000多人次。近日,中国援布隆迪农业示范中心项目完成交接,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称赞其为“一个伟大的项目”,将“大大提升布隆迪粮食种子的本土化水平”。
“中国在减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非常值得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借鉴。”乌干达执政党全国抵抗运动中央委员、青年团主席纳苏尔·卡扎菲结合其在中国农村的考察经历告诉记者,中国在杂交水稻、现代化农业、科学灌溉等技术上具有优势,在共建“一带一路”及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下,加强非中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对于非洲国家实现粮食自给及减贫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11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2日 17 版)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