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3300多吨!
北京家庭厨余垃圾日分出量创新高
随着今年5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持续提升。“截至8月底,本市家庭厨余垃圾的日分出量再创新高,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3300吨。”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这相当于本市每天都要搬走如同十几层楼高的一座“垃圾山”。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北京不少社区不仅频频放出“大招”,前沿科技也在助力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让更多人得以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在平谷区迎宾花园社区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着红蓝黄三色标注的垃圾分类工作“作战图”,社区内的垃圾桶站布局、重点问题点位在图上一目了然。
迎宾花园社区总人口3172人,“挂图作战”只是该社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干部“网格到户”将垃圾分类纳入到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中,实施社区干部包片包户责任制。党员“签署战书”,志愿加入垃圾分类工作队伍。为了引导居民形成行为自觉,迎宾花园社区还创立了垃圾分类“红黑榜”,其中“黑榜”是社区垃圾分类巡查队每天不定时巡查抓拍或通过探头调取的部分居民随意乱丢垃圾的画面,引导居民改正陋习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以前为了不接触垃圾桶拉手,要垫上几层纸巾,不卫生还造成了浪费。厨余垃圾有时袋子系得紧,破袋很麻烦。现在社区的妙招让我们再也没有这些烦恼。”社区居民蔡立刚说,这得益于迎宾花园社区居委会自购破袋“神器”,还在脚踏式垃圾桶的基础上配备拉绳,居民只需轻轻一拉桶盖便能打开。
在海淀西三旗地区的金隅智造工场,四台智能垃圾柜已经上岗,绿色、蓝色、红色和灰黑色四种颜色清晰醒目,更特别的是它还配备了液晶屏和麦克风。只要你站在它面前询问“电池等物品属于什么垃圾?”它不仅会清晰地告诉你正确答案,相应垃圾柜的挡板也会自动打开,“科技范儿”十足。
在皇家园林香山脚下的北辛村,村里的垃圾分类驿站也很“潮”。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力解决了智能分类驿站用电不便的问题;“会监督”的垃圾桶也已经开始服役,非投放时间阻拦杆正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投递时间观念;新上岗的简易式洗手装置不仅方便居民投递垃圾后清洗双手,还会循环利用水资源浇灌周边植被。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后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厨余垃圾从生活垃圾里分出来。”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称,“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初期,这个指标是垃圾分类效果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垃圾分类进展的重要体现。”
数据显示,本市家庭厨余分出数量正在持续且快速的提升。据透露,7月份时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分出率8.13%,较4月下旬的日均309吨,增长470%;较5月份的日均740吨,增长了137%。到今年8月底,本市家庭厨余垃圾的日分出量再创新高,超过了3300吨。
相关新闻
小武基转运站日处理2000吨“其他垃圾”
本报讯(记者 陈强)近日,记者来到本市规模最大的“其他垃圾”转运站——日处理量2000吨的北京环卫集团小武基站,见证了其他垃圾在这里被分为有机料、焚烧料和可再生资源的全过程。目前,北京环卫集团下属的马家楼站和大屯站均可将其他垃圾细分为三类。
位于东四环边的小武基站,是本市东南部城区的其他垃圾转运枢纽,承担着整个东城区和部分朝阳区的其他垃圾筛分和转运任务。“我们将其他垃圾进行细分,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部分,是为了做到垃圾减量,同时减轻下一步垃圾处理厂的工作压力。”站长张林带记者走进自动化分选处理集中控制室,通过工艺流程图和监控画面,讲解其他垃圾细分工作的全过程。
一车满载其他垃圾的运输车,按地面标识开到指定卸货区,货箱一翻,垃圾便倾卸到了滚筒筛中。滚筒的筒壁上有直径80毫米的小孔,当滚筒转起来,其他垃圾会被分为大块和小块。留在滚筒中的大块其他垃圾通常是热值较高的燃烧料,适合燃烧发电,将被送至南宫焚烧厂和鲁家山焚烧厂;被筛下的小块其他垃圾大多是有机料,将被运送至南宫堆肥厂。
经过滚筒筛后的其他垃圾,还要在传送带上尽量摊平,经过磁选和风吹,挑出金属制品和布料等可再生资源,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张林说,从小武基转运站筛分出的有机料,到达南宫堆肥厂后,再经过处理设施的特殊工艺加工,便可转变为园林绿化、花草培植所需的营养土。
在经过滚筒筛、磁选、风吹等步骤后,其他垃圾已经被分成了有机料、焚烧料和可再生资源三类,并分别从三个贴有明显标识的出口倒进转运箱,箱满后,将会有转运车第一时间拉走。(记者 赵鹏)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