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发展 任重道远
——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直击我国医疗系统的短板,尤其是承担危重患者救治的重症学科。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后疫情时代的总结与反思也成为重症医学科专家们关注的话题。
5月30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以庆祝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采用线上直播形式,举办了一场“任重道远正前行”的学术活动。会上,全国知名重症专家学者就我国重症发展建设、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康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讨论。其中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救治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兼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委会顾问邱海波教授以“重症新冠肺炎救治的思考”为主题,分享了他在疫情防控一线奋战四个多月的经验与思考。
从武汉到黑龙江,再到吉林,每个疫情最严重地区,均有邱海波教授的身影。正是近两百个日日夜夜的医院巡查、指导救治,让他对重症学科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介绍说,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重症医学资源不足,比如床位、医疗设施及人员储备欠缺,但同时也为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邱海波教授认为由传统麻醉科到围手术医学科再到围重症医学科,走大学科建设之路成为时代所趋。
“只有学科做强了,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再面对大危机时,就不会说重症力量不够,所以这是学科发展的大机遇”。但人才培养,谈何容易。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症状,这对临床医生挑战巨大,邱教授表示“识别未知病人需要在床前仔细观察”。面对肺炎只是初期某一项表征,后期会迅速发展成肾脏、心脏等多脏器损伤的情况时,他认为在没有证明哪一种药疗效良好时,重病医护人员只能多观察、多总结,用心陪伴在无法救治成功的患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仍不失为一种温度,这也是人性最闪光的地方。
此次会议活动也让医学界认识到在挽救危重型患者过程中ICU等科学技术的作用。邱海波教授表示,作为重症学科医护人员,一定要有足够的洞察力与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冲锋在前,履行好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用自己最喜欢的这句话诠释了在面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难题时一个医生的家国担当,也分享于医道同行共勉。
专家介绍:
邱海波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东南大学重症医学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重症医学系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委会顾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一、二届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分会重症医师分会会长;国家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江苏省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ARDS与严重感染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及器官功能衰竭与功能重建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
作为卫生部专家,以精湛的医术在2003年SARS、2005年四川省猪链球菌感染、2008年江苏安徽手足口病、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2009年重症甲型H1N1流感、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0年南京7.28事件、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和2013年H7N9禽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担任组长或专家。在本次新冠病毒疫情中,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在武汉奋战99天后,再赴黑龙江和吉林等地疫情一线连续抗疫139天,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做出突出贡献。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