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春暖三月谁最美 致敬战疫中的“巾帼担当”

崔元苑 杨迪 王国菁

2020年03月08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春暖三月,又迎来三八妇女节。在举国上下同心战疫的背景下,今年的节日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意义与份量。

“她能量”之强大、“她智慧”之非凡,“她印记”之美丽,一个个平凡的“她”,汇聚起了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巾帼力量”。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女性工作者。她们之中,有卫生部门干部、有医院党委书记、有院长、有护士长、还有更多不为大家所知的平凡医护人员。她们的辛勤工作与付出,正是三月里最熠熠生辉的美丽风景!

做患者亲人:舍小家而献大爱

十堰太和医院儿科三病区的护士充当起了小患者的“临时妈妈”

“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你们没有看到过这些护士医生的眼睛。”一位患者在治愈出院时,面对采访镜头如此激动的表达。

尽管处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做一个温暖的人。是她们,将亲人般无微不至的爱和照护奉献给了患者,成为照亮患者病途上最温暖的光。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雷神山医疗队的两位护士代尚、王景玲为85岁的患者杨汉斌剪头发,年迈的杨爹爹开心地说,护士们就像他的“小孙女”,连夸“好护士、好护士”;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五病区的护士们,为了让住院患者轻松接受治疗,减轻患病后的心理压力,特意排练了舞蹈,利用空余时间在病房里为大家表演,受到住院患者的欢迎。

“遇到患者大小便失禁是常有的事。”武汉市武昌医院肾内科护士们每天为不能自理的患者定时生理照护,换纸尿裤与床单。耐心地给患者喂饭,一位老大爷“生生”被养成了餐后喝酸奶的习惯。疫情期间,家属不能留陪,只能线上网购,护士们便成了线下的“快递小护”。

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9岁女孩蕊蕊(化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在出院前,蕊蕊为感谢“临时妈妈”们,和两名护士跳起了《不放弃》的手指操。

刚入院时,由于妈妈不在身边,蕊蕊情绪很不稳定。儿科三病区的护士们便充当起“临时妈妈”,对她悉心照料。护士任建红是蕊蕊生活上的妈妈,每天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让孩子在生活上感受到家的温暖;护士王婧是蕊蕊学习上的妈妈,专门从家里带来书籍,陪孩子看书学习;护士王炎艳是蕊蕊心理上的妈妈,每天教孩子剪纸、做《不放弃》手指操,让她心情放松。

十堰市太和医院东院区骨科康复三病区护士徐丽进入隔离病房的9天里,一位胎龄2个月的孕妈让她记忆犹新。徐丽回忆,患者刚被送到隔离病房时很激动,脾气也不好。

“我也是做妈妈的,心想她一定是担心肚子里的孩子。尽管很忙,但我还是握住她的手,试图安抚她。两人聊着聊着,孕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情绪也渐渐平稳下来。”徐丽说,因为未知,有的患者会恐惧、发脾气,这是希望得到关爱和理解。只要病人能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关怀,再辛苦的付出也值得。

做攻坚勇士:虽巾帼而比须眉

武汉市武昌区卫健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辉

因为被需要,所以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疫情来势汹汹,医护紧张,防护装备不够,检测设备、药品短缺……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不具备接诊条件,然而在疫情暴发初期,为了与病毒赛跑,必须迎难而上,变不可能为可能。

“从基层社卫开始接诊发热患者,到对所有发热患者进行分诊,再到收治重症阳性患者,我知道,早已超出大家的能力范围。”武汉市武昌区卫健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辉感慨地说,一般情况下,社卫就算再准备三个月,也不符合标准。可是医学进程中,迎难而上,变不可能为可能,不正是我们最大的价值吗?

2月10日,她带队开辟的第六个新收治医疗机构凌晨一点多开门,很快就收治了11位患者,这11人全是65岁以上、阳性确诊重症,并带有各种基础疾病。其中六位发热,五位血氧低于90%,还有一位肺结核患者。

社卫的病房里,虽然只有一米宽的行军床,枕头被子也不够柔软,可是,“看到躺在这里的病人们,我就觉得有了希望。”王辉这样欣慰地说道。

“吸氧以后,血氧饱和度上来了,那个喘不上气的患者,对我微笑表示舒服了,说自己终于感到了呼吸。其实,她的片子已经非常严重了。但我知道,她看到了希望,她眼中有微光。对我来说,这已足够!”王辉哽咽了。

王辉对记者坦言,第一次在门诊一口气看完20多个检查片子,也被病毒的传染性吓得半天腿软,还流下过害怕的泪。是那一双双求生求助的眼神,让她和她的团队鼓起勇气、褪去胆怯、拼尽全力。

也有同事问她,何必要到这里亲自接触患者。“在这最艰难的时刻,我若不能擦干眼泪冲在前面,带着大家一起接诊最危险的患者,我又怎能要求你们无问生死,不计得失?”王辉坚定地回答。

王辉很庆幸,自己带出了一支“能战斗”的基层队伍,跟着她一起完成了最艰难的开诊收治。

“看到留置针里的回血,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颜色。”2月7日,对护士徐丽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夜。当晚,一名70多岁的老人因发热被送进了隔离病房,同时,该患者还有基础疾病,全身抽搐不止,急需抢救。

“静脉通道就是患者的生命通道,但患者全身抽搐,血管根本找不到。我的护目镜里也有水汽,视线很差,两层手套也给打针造成困难。”徐丽对记者说,她蹲在患者病床旁,头上的汗和护目镜里的水汽不停滴下来,那一刻,她感觉时间都要凝固了。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看着眼前急需救治的患者,徐丽一咬牙取下了其中一层手套,透过微弱的视线,果断地将针头扎了下去——不能再犹豫了。一瞬间,针头扎进血管,生命通道有了!

“有了生命通道,后续的抢救就都不怕了。”徐丽说,她和搭档为此兴奋了许久,因为一个穿刺的背后,可能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做好定盘星:率团队而斩荆棘

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书记王力霞带领的团队

在这场战疫中,她们还是“急先锋”“定盘星”。

“书记都这么拼,我们还有不拼的理由吗?”这是武汉市武昌医院许多医护人员的“共识”,她们口中说的正是党委书记王力霞。从战疫打响,王力霞已经整整20多天没有回家,每天只能休息2-3个小时,最紧张的时候通宵都未休息。

两天内将武昌医院由发热门诊就地转型为定点收治医院,随后,又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定点医院。时间紧,任务重!经历过非典的历练,王力霞临危不乱:当夜成立医院医疗救治指挥部和十个工作组,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和全院职工连夜加班加点,改造病区;与每名科主任谈话,鼓励他们身先士卒,做好救治;为一线护理人员做心理疏导,消除恐惧情绪。

为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较长、焦虑不安引发医患矛盾,她连夜和班子成员商量,紧急协调购置CT,缩短病人检测时间。春节期间为保障1000多名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三餐,她心急如焚,四处打听,紧急联系餐饮公司,并筹备成立志愿“送饭队”,保证患者三餐的营养。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她带领班子成员和后方保障人员,送药送消毒设备,协调防护物资……

“越是艰险,越要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从气势上战胜它。”她对记者这样说。她要求绝对不能拒收病人,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床收治。

就连支援病区改造的官兵们也竖起了大拇指,“在疫情面前,您就像一名军人。”他们说。

在王力霞的带领下,没有一个职工退缩,也没有出现大面积院内感染,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答卷”。

“铁人书记”是武汉市第七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严佑琴的称号。医院基础薄弱,房屋设施设备老化,人力缺乏,严佑琴硬是带领大家在36小时内将一家综合性医院变身为定点救治医院。

“后勤保障面临巨大困难,保卫科长、总务科长病倒了,我必须顶上去!”严佑琴是一位感染科医生,不仅要指挥医务人员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同时也是医院的管理者,全院后勤保障的重担直接落在了这样一个柔弱女子的肩上。

四个病区和ICU病房200张床位几天之内全部收满。为了应收尽收,解决“人等床”,严佑琴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发热门诊接诊量,开辟病区,增加床位。

为了尽快加床收治病患,她深夜亲自搬行军床到六病区--纯中医病房收治病人。下雪天为了不让患者挨冻,她和洗衣房的同事一起套被子到深夜。身暖了,心亮了,劲足了,大家战胜病毒的斗志更强了。

指导工作的国家队院感专家评价严佑琴,和她这样的“内行”共事很轻松,防控意识不但很强还很专业,容易达成共识,医院的各项防控工作都推进得迅速而有力。

“大疫之下,更凸显专业防控的重要性。”严佑琴对记者说,在这场抗击新冠的战役中,专业知识给自己在管理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少走了很多弯路,使得七医院这样一个“小马”拉得起“大车”。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关键期,越不能松劲。在介绍当前疫情形势时,王辉对记者说,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已持续向好,但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任务依旧艰巨繁重,必须慎终如始。

“现在是疫情的攻坚战,是否能胜利,就靠现在的严防死守,每一个发热门诊就诊患者都要严格研判分类治疗隔离;每一个密切接触者都需要认真隔离筛查医学观察;每一个康复出院患者要做好隔离医学康复。”这是王辉作为武昌区生命健康“守门人”对“慎终如始”要求最精准的理解。

做好女“战士”:家人是背后英雄

武汉市第七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严佑琴

有家就有力量!是家人的支持给予了这些“女战士”心无旁骛、冲锋陷阵最大的力量与勇气。

2020年的除夕夜,当人们急着躲避病毒不敢出门的时候,却有很多人站在了抗击疫情的一线。这些人中,既有“女儿”,也有“妻子”和“母亲”。她们顾不得和家人的温馨团圆,义无反顾穿上防护服,出征奔向战疫前线,因为,之于患者,她们就是生命的“防火墙”。

“连续奋战在一线40多天,没有回过一次家,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对于严佑琴来说,这场战疫,也是一场“家庭战疫”。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严佑琴的大侄儿也在同一医院的药剂科工作,1月22日第一天开诊,他就上了一个通宵班;小侄儿则在雷神山医院负责物资后勤保障;每到深夜儿子就打电话过来,催促她早点休息,可她的回答永远都是“马上”;肾移植术后的丈夫早已习惯了妻子的忙碌,发来单位的慰问信鼓励和支持她;姐姐隔几天就打电话,嘱咐她一心一意工作,别惦记母亲;患帕金森病长期卧床的87岁老母亲不仅没有责怪女儿,还非常自豪,乐观鼓励家里的三个“战士”坚持到底。

全家携手、毅然“逆行”,严佑琴不怕、无畏、毫无顾虑冲在了一线。

元宵节那天,王辉忙得都“忘了”家人。家庭群里,家人问候她时说,“你二十五六天没回来了吧?”并一再叮嘱她注意身体。话语中有无奈、有担心、有挂念。

“Be brave”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护士黄俊的微信名,当医院招募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支援时,她毫不犹豫地和同事一起报了名。到武汉的第二天就是除夕,黄俊和7岁的儿子视频,孩子问她去哪里了,为什么这么久不回家。黄俊告诉儿子“妈妈在武汉打怪兽”。之后,孩子总是骄傲地说:“我妈妈打怪兽去了,打赢了就回来。我妈妈是英雄!”

“这场疫情我女儿、先生都很担心。我告诉他们疫情防控就是命令,救助病人是我的责任,我不能有半点懈怠和杂念。”王力霞这样安慰家人,鼓舞自己,同时也把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战友们”。

从武昌医院被指定为定点医院那一天起,护理部护士长周金蔓就成了最让家人牵挂的那一个人。接到指令,她便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战疫之中。家里的老人和她有个约定,每天晚上一定要发个短信报平安。有一天太晚太累,周金蔓回到家里洗漱完,倒头就睡着了,两位老人没收到平安短信,一夜都没睡好,直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打电话确认,才把悬着的心放下。

正在上高三的儿子是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九病区主任周莹最大的牵挂,疫情爆发前,儿子被送到了奶奶家,懂事的孩子经常给爸妈打电话,让他们上班要做好防护、注意休息。

“有一次,他说我们是铿锵父母,战疫伉俪。”周莹开心地说,孩子的懂事与支持成为夫妻俩共同奋战的动力。

……

巾帼担当!用血肉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新冠病魔还尚未被驯服,战疫还在胶着,拥有着铁人般意志的她们,仍将继续投入下一阶段的战斗。

巾帼风采!今年的三八节,或许没有办法为她们准备鲜花、舞台和掌声,但她们的功绩,将通过这场战“疫”永远被世人铭记。

武汉的早樱已开,拨开重重阴霾,春暖花开,希望就在眼前!

(责编:崔元苑、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