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摔倒医生”需要的不仅是点赞

熊  建

2020年01月21日07: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连续做了多台手术后,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杨文凯医生,在回家途中困得站不住,多次打呵欠,摔倒两次,磕断两颗门牙。治疗后第二天,他回到工作岗位上。

  相信每一个看过视频的人,都会为杨医生累成这个样子感到心疼。他摔倒后,甚至都没有马上醒,而是过了好一会儿才起身。

  这也让人相信,正是有了杨医生这样的好医生殚精竭虑,倾情付出,为患者解除病痛,我们的身体健康才更有保障。

  不过,在日常的就医体验中,人们似乎还能看到医生们的另一种情况。排队仨钟头,看病3分钟;简单一问,寥寥几句,提笔就开方。想详细咨询一下,下一位患者已经站在身后了。这样给人留下的就医体验就有些生硬了。

  两种情形,一暖一冷,何者为真?现实是复杂的,两者都是真实存在的。

  有时候,医生为何显得不那么温情?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太忙、太累。

  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下沉不够,“全民上协和”的情况仍旧存在。随便去哪个大医院,看看某个诊室门前排着的长队就能体会到。

  医生呢,每天从一睁眼到下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水也不敢多喝。就这样,也难以满足所有需求。他要多跟你说两句,后头一大堆人的就诊时间就不能保证了;他想多提供些抚慰患者心灵的“话疗”,奈何口干舌燥,怎么温情脉脉得起来?

  所以,面对困得站不住的医生,我们并不想简单呼吁关心,那样显得廉价;面对态度生硬的服务,也不想简单提出责备,那样不能解决问题。

  要想让医生告别过度的疲惫,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说到底还必须依靠深化医改。比如,提高医生待遇,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机制,以体面的收入增加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来学医,进而增加医疗人力资源的供给。另外,患者的分流应该继续推进,分级诊疗的工作不能松懈,争取尽早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这样,“杨医生们”就不会这么累了,就能更加热情地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