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冬至养生,暖字当先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彭玉清

2019年12月23日08:34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大雪飘飘的严冬,为了追求苗条,很多人穿着薄丝袜、单裤、露着脚踝……“美丽冻人”。12月22日就是冬至了,作为养生学上的重要节气,中医认为此时节饮食起居都要以“暖”为先,千万不能冻着。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就相当于天上的太阳,大自然若失去太阳的温暖,万物便不得存活;人若失去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生命也将终止。民间一直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是因为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阳气初生。故在此节气,要细心顾护好身体的阳气,让身体暖起来。

第一,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增减衣服,不能过热也不能受凉,始终保持身体温暖的最佳状态。因为,穿着过热可能会出汗,湿气寒气交叠更加伤身。穿衣要护好头颈、胸腹部、后背和脚踝。另外,口鼻处也要格外注意。口鼻是冷空气进入身体的最佳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进入肺部,所以,冬季出门最好戴上口罩,以防寒邪之气入侵。

第二,加强体育运动。运动能加快新陈代谢,使自身产生热量,进而温暖全身脏腑,促进气血流通,身体自然也就跟着暖和了。

第三,尽量不吃或少吃寒凉食物,可适量多食用一些有滋补肾阳作用的食物,比如羊肉、河虾、韭菜、肉苁蓉、杜仲等。临床上,暖身和补充阳气最常用的食材是肉桂。肉桂性甘温,大家在家里可以用5~10克肉桂、100克粳米一同煮粥食用。年龄稍大的人群,可以把肉桂、枸杞放到白酒中浸泡半个月再喝,每次约20毫升。需要提醒的是,阳热、湿热、痰湿体质者不可使用以上方法,以免出现不适。▲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