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血管带坏70岁大脑
研究发现,此年龄段血管风险因素越高,日后痴呆风险越大
受访专家: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邢 岩
说起老痴、认知障碍,不少中年人认为离自己很遥远,或觉得勤练脑,老痴就不会缠上你,但事实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团队发现,36岁的血管会“带坏”70岁的大脑。
研究人员调查了1946年同一周出生于英国的5000多人,分别在他们36岁(成人早期)、53岁(中年)和69岁(晚年早期)时进行血管风险评分;约70岁时,他们接受了认知功能、大脑成像等临床评估。结果发现,30多岁时的心血管风险已经开始影响大脑容量,相对于50岁而言,这一阶段对大脑的影响更明显。研究人员提出,大家应尽早意识到早期血管风险带来的危险性,并适当改善生活方式或做出其他干预。
全脑容积减少是认知障碍发生的基础,而脑白质主要位于大脑深部,人日趋衰老,脑白质往往会伴随“高信号”指标,90%的60岁以上老人都会有这种表现。脑白质信号高与脑小血管病变相关,可增加认知障碍、脑卒中的风险。研究者指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与晚年大脑健康的关联在36岁时表现最明显:36岁时,血管风险评分每增加1%,70岁时脑白质高信号增加9%,全脑容积减少3.6毫升;53岁时,血管风险评分每增加1%,脑白质高信号增加2%,全脑容积减少0.8毫升;69岁时,血管风险评分每增加1%,脑白质高信号增加1%,全脑容积减少0.6毫升。可见,中年时保护好血管,尤其是心血管,对老年时的大脑健康非常重要。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邢岩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年处于青年向老年过渡的阶段,身体机能包括脑力都会在达到顶峰后走下坡路,为防患于未然,从年轻时开始培养健康的用脑习惯,对避免、延缓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
避免慢性压力。慢性压力可诱发大脑血管炎症,并可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引发猝死。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不仅会对心血管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导致与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大脑内侧前额叶皮层容量减小,损伤记忆和学习能力。
学会多用脑。“活到老,学到老”,趁年轻培养一个能坚持下去的兴趣爱好。无论是下棋、画画、写书法,还是种花、读书、养宠物,都能放松心情、锻炼大脑。这一过程会让大脑十分活跃,还能增进老人与志同道合者的交流,避免孤独。
进行思维训练。比如习惯用右手的人,在一些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可换用左手做事,如拿筷子、看书等;自己或和家人玩成语接龙游戏;时常变换回家路线;对客厅、卧室等地进行整理归纳等。脑力劳动者每天已经大量用脑了,不需要进行额外训练。
规律运动。游泳、瑜伽、慢跑等运动都能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心血管,增加大脑供血和供氧,期间会释放内啡肽,不仅对思维和智力大有益处,还能让心情更愉悦。平时最好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记者 王冰洁)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