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县域医共体:打通“围墙” 办百姓家门口的“大医院”

2019年11月28日09:20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 杨迪)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推进医改的关键。近年来,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但是,受多方因素制约,许多地方仍然面临着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基层能力弱、医疗服务重复浪费等问题。如何寻求破解之道?记者在近日的国家卫健委开展的医改调研中了解到,在浙江一些地区,通过开展县域医共体改革,从前“县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医院门可罗雀”的尴尬状况,正在得到改变。

整合医疗资源 县级强则基层强

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吴峥明,原是德清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主治医师。2017年11月,德清县打通“医疗机构之间的围墙”,整合县内医疗资源,东部组成新市健保集团,中西部组成武康健保集团,并公开招聘挂职业务副院长。经过层层选拔以及长达20个月的挂职锻炼,今年吴峥明正式被安排到阜溪街道社会卫生服务中心任院长一职。

作为武康健保集团所属的8家乡镇卫生院之一,如今,阜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由一家小小的卫生院,向综合型医院跨步转型。

吴峥明向记者介绍,阜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面积91平方公里,服务人口7.6万。以前这里业务量最少时一天只收到7.8元的药费。后来老院长牵头创办中西医骨伤专科,成为该中心的特色科室。医共体成立以后,集团下派专家团队,病房由以前专做骨伤改成了康复联合,通过专家坐诊、带教,医生的医技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

阜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索引牌 杨迪摄

“目前中心已经开设了医疗区、中医馆、公共卫生区、住院病区和康复区等,开放床位20张。通过集团的统一管理运作,统一调配资源,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令辖区内老百姓就医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吴峥明表示。

德清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马建根介绍,德清县深化医共体改革,在两大医疗集团设立财务管理中心,将县镇医疗卫生财政补助资金打包给集团,集团可以结合资金性质和用途统筹使用。集团的人员采取统一自主招聘、统筹使用的方式,打破了单位、科室、身份的限制,实现有序流动。同时,聘任县级业务骨干担任卫生院业务副院长,县级专家每周固定2~3天排班在基层工作,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集团还选拔基层全科医生到县级医院轮训,实施潜力医生培养计划,开展全科医生模块化培训,增强基层发展后劲。

“2019年三季度,德清县基层门诊人次同比增长6.86%,基层就诊率达70.71%,同比提高3.26个百分点,基层住院人次同比增长55.44%。”马建根补充道,因为县级医院医务人员长期在基层排班工作,基层卫生人才“招不进、下不来、留不住”的难题也开始破局。

“古有梧桐,凤凰来栖”。作为“梧桐之乡”的桐乡市,则是致力于打造县域医共体的医学“小高峰”。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医改的牛鼻子,县级强,则基层强。” 桐乡市卫健局副局长陈伟强表示,2019年以来,桐乡市更加清晰地定位了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层级功能,明确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三大医疗集团统一法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牵头医院副院长、各分院院长纳入医疗集团领导班子。逐步建立医疗集团领导班子任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同时,对照2019年县域医共体建设55条重点任务清单出台了与医共体建设相关的人事薪酬、医保支付、财政保障、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配套政策39个。

“在打造医共体方面,桐乡做出了三个特色。”陈韦强介绍,一个是智慧医疗,打造“医疗+互联网”的高地;第二是中医的基层化,将中医纳入医共体建设当中;第三是面对老龄化,把医养结合作为县域医共体的一个特色来打造。目前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已经在乡镇层面得到蓬勃发展。

“最多跑一次” 打造智慧医疗新高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贴的宣传页 杨迪摄

201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方案,全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掀起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浪潮。围绕群众看病就医“少跑、就近跑、不跑”的目标,各地推出了一大批相关改革举措。

浙江省卫健委体改处副处长顾亚明表示,浙江省医疗卫生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数字牵引,推出了健康医保卡“浙里办”。市民只需在手机上下载“浙里办”APP,就可以实现不带就诊卡、不带钱包轻松看病。

记者了解到,健康医保卡“浙里办”是将从前浙江市民的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医保卡)互绑互认,两卡融合后形成的一张虚拟卡。随着医疗费用自费、医保人员的结算开通以及医疗健康、医疗保障服务的上线,可逐步替代医院自发实体就诊卡,解决医疗机构人“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的问题,实现预约挂号、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医保结算、移动付费等服务“一网通办”。

作为服务基层医疗的工作者,吴峥明的一个深刻体会是,借力浙江省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增添了很多自助平台。他高兴地说:“以前老百姓要到人工窗口去排队挂号,现在用自助机和手机端都可以实现支付,乡镇的老百姓能够直接挂到县级医院的专家专科号。”

以分级诊疗为目标,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新模式。为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德清县两大医疗集团建立连续医疗服务中心,提供省县镇三级医疗机构转诊、专家联系、病床调配、入院检查、出院回访等连续服务。制定238种分级诊疗疾病参考目录(基层首诊疾病75种、下转康复期疾病41种、不轻易外转疾病122种),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从而减少了“小病去大医院”的现象。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市是浙江省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县,其智慧医疗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今年以来,桐乡市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度融入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关键小事”上持续发力,努力满足群众便捷就医需求。

目前,桐乡市已经实现智慧结算全域覆盖。在市民卡诊间支付、医保移动支付、“诊间屏”支付、微信(支付宝)支付基础上,推广使用“医后付”“刷脸付”等新型智慧结算方式,全市日均智慧结算总量达到2.1万笔,市级医院门诊高峰时段排队平均等候时间从原来的15分钟缩短到了2.64分钟;全市医疗机构、个人与浙一医院等16家省级医院实现医技检查报告互查。健康桐乡APP在预约挂号等20项便捷服务基础上新增影像报告图像查看功能;推出浙江省首个医疗集团“互联网+护理”平台,100余名护士接受个性化网上预约,提供PICC、腹透等上门专业护理等。

“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贯穿于卫生健康治理的全方位全过程。”顾亚明指出,下一阶段浙江省的改革将突出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紧扣群众就医“近跑”“少跑”“不跑”的核心要求,推动外延再拓展、内涵再深化、服务再提升,不断巩固扩大改革成果。

家庭医生到床边 做有“温度”的服务

家住阜溪街道秋山村的沈奶奶,已有70多岁高龄。沈奶奶患有糖尿病30余年,以前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针和监测血糖,经常得往返于医院检查治疗,这为老人和她的家属增添了很大负担。

2018年,为了让行动不便和患慢性病的农村签约老人得到及时有效医治,阜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用了家庭病床,为签约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家庭病床建立后,责任医生定期上门为沈奶奶进行身体检查和健康宣教,目前老人家的血糖控制得很好,患者和家属都很满意。

德清县家庭医生健康服务签约协议书 杨迪摄

马建根介绍,医共体建设后,德清县以医防融合为载体,着力构建卫生健康的新理念。目前全县已经组建了包括基层医务人员、县级专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在内的148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通过推出家庭病床、签约入企等特色服务,努力当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为了加快实现“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德清县还推出60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受惠5.65万人,接种率达50%,全年减少因呼吸道疾病住院老年人100余人,节省医保基金300余万元;推出高血压糖尿病基础药物免费使用项目,受惠1.36万人,两病管理率分别提高7.9%和10.25%,两病控制率分别提高20%和14%。

在桐乡市,自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两年来,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大医疗集团通过医疗、养老(助残)、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连续性、全过程管理的医养结合模式,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养老机构协作机制。

“屠甸、石门、乌镇(中心)卫生院开设了养老(助残)康复服务中心,设置床位80余张,这很好地解决了当地老人的看病问题。”陈伟强说,屠甸镇卫生院还被确定为浙江省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实施单位,截至目前,该院收治康复护理患者232人。

“就医要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陈伟强表示,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医疗集团的智慧医疗、医养结合、中医基层化等特色,更好地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问题,让老百姓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