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医保电子凭证明确异地就医的改革路线图

评论员赵志疆

2019年11月26日08:29 来源:大河报

11月24日,全国医保电子凭证发布式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医保电子凭证是全国医保线上业务唯一身份凭证,即日起在河北、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广东7个省(市)的部分城市将陆续开通使用。这意味着今后全国参保人可以“看病不带卡,只用医保码”。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凭证将很快覆盖全国,未来有望实现异地互通。

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保电子凭证由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签发,具备安全可靠、认证唯一等特点。参保人可在线享受各类医疗保障服务,包括医保查询、参保登记、医保就诊和购药支付等,一张电子凭证可服务于所有的医保业务场景。除移动支付外,医保电子凭证的最大利好在于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异地跨省医保就医。

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异地就医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异地就医难,不仅难在寻医问药的过程,更在于后续报销的步履艰难。传统医保模式中,患者想异地就医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医疗机构审核同意后才能成行,出院后,由患者携带相关医疗票据返回参保地报销。对于那些长期在外地居住的人来说,各自为政的医保报销体系同样苦不堪言——虽然他们在户籍所在地参加了医保,但只要在外地就诊,就意味着放弃了医保报销。以医保电子凭证为载体,异地跨省医保就医得以大范围推广,这无疑是一件大大的民生实事。

2018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发布、统一管理”的总体要求,启动了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制定工作。今年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关于印发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等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的通知》,标志着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已全部制定完成。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全国医保系统和各业务环节的“一码通”。显而易见,全国医保系统“一码通”是医保电子凭证的有力保障,在推进全国医保信息互联互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一直在努力。

实际上,异地就医涉及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医保账户问题,同时离不开医保信息联网、分级转诊制度以及医疗经费保障。毋庸讳言,目前各地在医保的缴费年限、缴费比例、享受待遇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在医疗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的背景中,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际上涉及“参保地”与“就医地”间利益的重新调整。异地就医多是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患者向上流动,实现异地即时报销之后,不可避免会增加参保地的医保资金压力。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同样会产生忧虑——随着异地跨省医保就医越来越方便,是否会出现外地患者扎堆前来就医的现象,从而加剧本地区的“看病难”?

显而易见,要想使医保电子凭证持续地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就要消除各地区对跨省异地就医的顾虑和疑问。有鉴于此,一方面应不断充实医保基金,另一方面应明确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管理的基本规范,确定“有序就医”及“与分级诊疗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尽快制定出台转诊转院规范。通过参保地加强备案管理和服务,能够有效引导参保群众理性就医,从而更好保障合理的异地就医需求。

从这种角度来看,医保电子凭证不只是互联网+医疗服务这么简单,而是一个涉及医疗资源分配与利用的系统性工程。国家医疗保障局已经明确了改革线路图,接下来,各地区都有必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统筹兼顾、凝聚共识才能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