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国庆科普系列之二:

国庆黄金周 这几件与健康有关的事需特别注意

2019年10月02日07:13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国庆黄金周,很多人都会选择外出旅游,那么在旅途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小风险,小编请大家在快乐出行的同时带好这些小提示,愿您健康平安归来!

住酒店——毛巾牙刷自己带

十一出行酒店成了必去之地,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健康风险,请记好这四字诀:

1、带:外出旅游或出差,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带毛巾和洗漱用品,这样既低碳环保,也干净卫生。

2、喷:随身携带消毒的产品,进酒店后,对行李、衣物喷喷。衣服不要随便放,放进自己行李箱,防止蟑螂等爬过。

3、开:进房间后,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不要急着关门。选房间避免新装修的房间,因为有甲醛等污染。

4、泡:酒店都有烧水壶,烧一壶水,把毛巾泡泡。洗脸最好用流动水洗,不要用盥洗盆接水洗,洗澡也最好淋浴,不要使用浴盆。

吃美食——辛辣食物要忌口

旅途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腹泻、痢疾等胃肠道疾病,不少年轻人喜欢的辛辣食品,这会破坏胃肠道黏膜。

另外,十一期间亲朋相聚,总喜欢喝点酒,也容易造成肠胃问题,要记住:

1、举杯前最好先吃点主食“垫肚子”,不要空腹喝酒,避免酒精对胃黏膜的直接伤害。

2、各类酒也少混着喝,高度数的酒更莫多喝,以免伤及肝、肾、胃肠,过量还可能引起急性酒精中毒。

3、遇到有亲友“喝高”了,别用浓茶咖啡解酒,可吃些富含果糖的橘子、葡萄等新鲜水果,或喝些糖水、果汁助解酒。

4、遇到醉酒呕吐者要助其保持气道通畅,避免误及呕吐物导致窒息;若因醉酒昏迷,应及时送医急救。

玩景点——暴走别忘停一停

十一出行,不少人选择爬山,或是开启“暴走”模式,其实这两样都对膝关节极其不利。即使不负重,爬山时膝盖负荷也是自身重量的4倍,因此别忘记做到这两点:

1、停一停:膝盖不好的人应减少爬山这项运动。或是在外出爬山时走走停停,缓解膝盖压力。

2、选好鞋:对于零鞋跟的平底鞋,在鞋内侧要有加厚鞋垫,中间凸起正好贴合脚中间的凹部。

需要长时间穿着行走或站立时,最好选择有2厘米跟的鞋子。登山时,建议选择有软垫的登山鞋。

晕车时——巧按四大穴来“应急”

旅行时免不了公共交通,不少人更是上车就晕。晕车时不妨试着按摩百会穴、合谷穴、内关穴以及耳朵上的胃反射区进行缓解。

1、首先,应闭目调神,身体肌肉尽可能放松,注意力集中到头顶,用食指和中指指肚按揉头顶的百会穴,力度适中,正时针与反时针各按揉30圈。

2、其次,再用拇指指肚分别按揉手腕上的内关穴与手背上的合谷穴。

3、最后,用两手的拇指与食指指端同时掐压耳朵上的胃反射区,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

防急病——常用药物要备齐

为了保障旅行安全健康,建议您在旅行箱里放些常用药。

1、感冒药 旅游在外,天气变化多端,不方便适当增减衣物,加之疲劳抵抗力变差,很容易患感冒,建议备上感冒药。需注意的是,中药颗粒剂、退烧药各选一种即可,避免含相同药物成分的药物合用、过量服用。如果症状仍不缓解,甚至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2、肠胃药 您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忘不了寻觅品尝当地的美食,那么难免会因气候、饮食习惯、卫生条件等原因出现胃肠道不适,因此可针对性选用一些保护胃肠道的药物。

3、跌打扭伤外用药 外出旅游,少不得磕磕绊绊,因此还需备一些酒精棉球、碘伏、创可贴、纱布等。如有关节扭伤,在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有跌破皮肤的,可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后,小伤口创可贴粘贴,大一些的纱布包扎。伤口较大者,需及时到医院清创缝合。

4、抗过敏药 陌生的环境、蚊虫叮咬、旅行路上吃的食物,以及接触的各种粉尘,都有引起过敏的可能,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红疹、水泡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可以准备一点抗过敏药。防止蚊虫叮咬可以外涂风油精、花露水。需要注意,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不要开车,或者把这些药物放在晚上睡觉之前服用。

相关阅读:中国疾控中心2019年国庆假期旅行卫生重点提示

1.预计2019年国庆假期期间,我国内地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需予以关注的传染病有登革热、诺如病毒病、霍乱、季节性流感等,另外要注意食物中毒等风险。

2.乘坐密闭交通工具、去往人群密集场所以及与他人接触频繁,将增加经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染病的风险,如季节性流感等。

3.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霍乱等。

4.赴有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情的省份旅行,要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5.赴境外旅行,重点应注意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霍乱等肠道传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埃博拉病毒病的风险。

(人民健康网综合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时报、广州日报、新民晚报)

☆推荐阅读☆

国庆科普系列之一:十一长假开始!用吃喝装备假日心情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