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宋福兴: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健康保险业应充分发挥作用

2019年09月21日21:01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9月21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探讨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首届乡村振兴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国际论坛会议于重庆奉节召开。

在论坛上,中国人保健康原党委书记、总裁宋福兴表示,在国家重大利好政策引领下,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应发挥健康保险支付方的作用,共建共享大健康生态圈。健康保险公司要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以健康保险资金为纽带,打造产业融资平台,共享发展红利,推动政府完善健康国民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宋福兴认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他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需求红利加速释放,我国医疗健康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将步入快速成长的黄金“长周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实现重大突破,医疗健康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民幸福的起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福祉的永续追求。从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到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面部署推进,再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党中央吹响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冲锋号,按下了保障人民健康的快进键。按照党的十九大标定的时间节点,到2035年,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健康国家。在这一征程中,健康中国建设将迈出坚实步伐,国民健康政策更加完善,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有望开启医疗健康产业万亿级市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通过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提质增效、结构进一步优化,包括健康保险在内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成为新的发展动能。从国际上看,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医疗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美国医疗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GDP占比超过17%,其他经合组织国家一般达到10%左右,我国仅为5%左右。2020年,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要达到8万亿元,2030年达到16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三是医疗健康需求快速释放,刚性特征更加明显。目前,我国已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群众的消费意愿日益提高,对服务类需求正加速释放。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两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优质健康保障和健康服务成为群众的刚性需求。数据显示,中国人口的总数量预计在2020年达到14.8亿的峰值,以后将转入负增长,但是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亿人左右,2025年超过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考虑到老年人口具有疾病发生率高、治疗过程长、医疗花费大的特点,虽然“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健康红利”将成为消费升级的新方向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显示,我国卫生总费用由 2008年的1.3万亿元增至 2018年的5.8万亿元,十年增长了4.5倍;总诊疗人次数从2008年的35亿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83亿人次,十年增长2.4倍。

宋福兴指出,应发挥健康保险支付方的作用,共建共享大健康生态圈。健康保险作为医疗费用的支付方,从三个方面已显现出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

一是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方的融合器。健康保险具有协作医疗健康资源的天然优势,强化支付方的角色定位,可以连接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资源,给其带来丰富的客户资源,将群众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促进医药养护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如在美国,医疗保障覆盖的总人群中,健康保险覆盖人群占比达到63%,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医疗总费用的比重达到35%;上市医院收入来源中,来自健康保险的收入占比超过55%。

二是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器。发挥市场在优化医药等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监督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升医院和医生的收益,推动分级诊疗和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成为政府撬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抓手。

三是创新社会治理的保障器。通过发挥市场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可以科学管理基本医保,放大保障效应,与政府合力托举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可以为群众提供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一揽子服务,使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得了病得到科学适宜的治疗,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在宋福兴看来,为发挥健康保险的支付方功能,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医疗健康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构建政府委托业务的市场化经办管理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快推进医疗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政府效率最高、成本最优、群众保障水平更高、服务水平更好”。二是改革保险机制,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精算、机构网络、专业服务等优势,实现“社保+商保”的无缝链接,形成“基本医保+雇主投保+个人投保”的保障“三支柱”,将群众的实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5%左右,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强化健康保险作为支付方的角色定位,用市场的手段,有效平衡政府、患者、医疗健康机构、保险公司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共赢。

宋福兴还强调,健康保险公司应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他表示,健康保险公司立足国情和公司实际,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在“大健康”的蓝海中谋篇布局,构建三大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

在政府委托保险业务领域,开展基本医保经办、大病保险等服务,创新探索政府、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和参保群众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构建起“基本+大病(补充医疗)+医疗救助+长期护理+健康管理”的完整保障链条,成为国家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力量。2018年,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经办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各类政府医保业务规模超过1000亿,近5年年均增速达到46.12%,参与政府医保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快速扩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经办的规模,仅占基本医保基金总量的5.2% (2018年中国医保基金总量2.1万亿),市场空间非常广阔。未来,政府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继续深化医保经办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委托保险将成为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重要业务领域。

在商业健康保险业务领域,对接全民医保体系,积极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涵盖医疗、疾病、护理、失能、意外等需求的健康保障计划,为不同人群构建起全方位的健康风险屏障。如针对个人、家庭和企业,对接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电子健康档案、健康评估、二次诊疗意见、全程就医安排等一揽子服务,并提供最高可达千万级的高额保障,凸显了健康险专业特色。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持续驱动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可突破1万亿,将持续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长,形成与财产险、寿险三足鼎立之势。

在健康管理保险业务领域,健康保险作为支付方,将依托中国领先的5G等先进科技,强化科技赋能,共联、共建、共享大健康产业上下游资源,通过建平台、搭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例如,人保健康已与6415家医疗机构、44万名医生(其中副主任级以上医生26万名)、15万家药店建立了合作关系。依托线下合作网络,构建“人民健康”APP“一站多能”的服务场景,初步形成了集健康医疗、健康保障、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大健康生态圈。

通过发展三大业务领域,健康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医疗资源、数据资源,致力于解决群众的医疗健康问题,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助、难有所帮”。

宋福兴强调,应以健康保险资金为纽带,打造产业融资平台,共享发展红利。

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长期可持续等特点,与健康产业初期投入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要求具有天然的匹配性,可以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如在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保险资金和养老基金的资金占比一般能达到30%-40%,健康保险公司一般是大型医疗集团的重要股东。在国内,有的公司通过投资医疗机构、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和养老社区等方式,加快产业链布局;有的与互联网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在互联网金融、数据研究与挖掘等方面加大资源投入,拓展新的销售和服务平台。

健康保险公司可以直接股权投资,通过股权纽带,战略性布局医疗健康产业;可以进行债券投资,支持医疗健康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可以进行战略合作,通过与医养药护等健康服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发起设立产业基金。聚集社会资本,做优做大医疗健康产业。

最后,宋福兴表示,要从四方面推动政府完善健康国民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大力弘扬我国悠久的健康文化传统,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增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加快“健康中国”法制化进程。制定《全民健康保障法》,落实相关领域的责任,保障人民获得更加公平、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三是加强医疗健康产业的基础建设,建立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出台制定税收优惠、用地等支持政策,进一步鼓励健康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护理等机构,构建健康保险主导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四是鼓励健康保险与医疗、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和休闲疗养等机构合作,共享共建共赢。积极开发高端医疗、康复疗养、医养结合等系列产品,打造健康旅游产业基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责编:李栋、孙博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