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输血”与“造血”并举 打造“双下沉”升级版

2019年09月12日15:02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自2015年12月嵊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浙大一院的全面托管以来,该院积极践行“双下沉 两提升”、“健康中国”战略,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的同质化发展模式。浙大一院下沉的管理专家和临床专家通过精准帮扶,使百年老院又萌发了蓬勃生机。

院领导班子合影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学科建设、综合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区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最近这一年来,医院立足长远定思路,对标先进找差距,补齐短板促发展,实现医疗技术快速提高、重点学科稳步发展、科研教学齐头并进、医共体建设推进顺利,呈良好发展态势,并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让市民的就医体验更加良好。

推进精细化管理,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医疗质量和技术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核心,唯有确保医疗质量才能成就卓越品牌。为此,该院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创新管理手段,通过全方位推进精益质量管理,激活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效率。医院及时引入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SWOT分析、平衡计分卡,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RBRVS(Resource- 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绩效系统等等管理工具,应用于内部绩效评价,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与效能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效果。

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 DRGs简报数据显示,医院 CMI(Case Mix Index,病例组合指数,衡量医院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从去年上半年的 0.7895 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 0.8384;CMI排名从 37 位上升到 24 位。三四级手术排名从 31位提高到 23 位, RW≥2占比(RW ,Relative Weight,相对权重;RW≥2占比代表医院疑难病例的治疗能力)排名从 27位上升到 16 位,各项排名的上升,也充分表明医院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粗放式管理向基于临床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医院综合水平的明显提升。

医院围绕“夯实基础、协同发展、精准考核、提档升级”的十六字方针,狠抓落实,抓出成效。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医院除了将科室 CMI、三四级手术、RW≥2 占比、重点专科能力列入科主任年度考核目标之外;还充分利用作为浙大一院分院平台优势,针对医院技术提升的关键科室、重要环节,继续巩固和提升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脑科中心、微创中心、肿瘤诊治中心的工作实效,适时成立了浙大一院著名专家胡坚、周建英、朱建华、方强、詹仁雅、季峰、傅佩芬、祝胜美八大名医工作站,并强化其内涵建设,组建名医团队帮扶模式,新聘任黄红光、毛卫林、徐向明、孟宏舟、杨含金等专家为业务主任。2019 年1~6月,浙大一院专家开展各类手术、操作共 7601 例,三级及以上手术 249例,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其中有 2 项新技术填补了市内空白。

“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打造了更多“带不走”的“本土专家”。在浙大一院名师的“一对一、手把手”地技术帮扶下,肝胆外科、呼吸内科、甲乳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超声科等科室发展迅猛,涌现出了陶袁、俞国法、魏正亮、张园伟、黄海锋、张晓、俞珊、王庆松等一大批快速成长起来的年轻技术骨干,不断抢占医疗技术与服务新阵地。

通过借助下沉专家的“外力”和本土专家的“内功”,医院整体实力和影响有了较大提升,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需求的患者愿意留在本地就医。2019年1-6月份市外转诊率同比从6.63%下降到2.36%,下降了4.27%。外转患者明显减少,县域就诊率大幅提升,充分说明医院救治疑难危重病例水平有明显提高,病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深化“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再升级

“你们医院现在开展的‘出生一件事’服务太便民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新手爸妈!”刚分娩的王女士对产科工作人员说道。“医院居然也能享受 ‘刷脸支付’服务了,太方便了!”这是市民夏先生的感慨……。

嵊州市人民医院结合实际情况,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列入重点工作,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切入点,以更加便民利民为导向,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大数据,去年整合一站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建立“预约检查中心”,完成影像云、脱卡支付、诊间结算、移动查房等服务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出“一站式出入院服务”、“出生一件事”、“用血服务不用跑”、“费用结算医后付”“、”“刷脸就医更便捷”、“网上诊疗服务”、“多元化智慧支付”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社会满意度。

通过服务流程的“再造”,服务效能得到大大提升。推出“检查智慧预约”;继续完善预约挂号平台,统一自助机、微信平台、诊间等号源,开放率达80%以上,并完善微信当天挂号制;在微信上开通自助邮寄服务,患者可自主邮寄药品、检验检查报告等;实现医院智慧结算,通过充值账户使用、改进自助机结算流程等方式,完善了门诊智慧结算。新添置五台移动结算推车,进一步推进住院智慧结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多跑一次”指标排名在绍兴位居前列,尤其是医院的门诊智慧结算率保持在85%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

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互联网医疗,实现互联网在线问诊、在线处方、护理、远程会诊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跨时空配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现大健康、大数据、大管理、大服务,有效降低就医成本。完善云随访系统,实现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提升患者满意度。实现查询药品的使用说明及用药合理性监测。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入深水区,医院从“关键小事”做起,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必将努力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

院士工作站签约仪式

精准帮扶以点带面,协同发展“医、教、研”

加强学科建设是提升医疗水平的基础工程,抓好优势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群建设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学科是医院的名片和形象,科学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医院已拥有嵊州市各类重点学科14个,形成了以心血管内科、神经内外科、骨科、内分泌科、放射科等学科为龙头的优势学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科是“十二五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骨科学、神经病学分别成为浙江省第二批和第四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建设单位。医院内镜创新团队被评为绍兴市县市级医院唯一的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在浙东肺部肿瘤中心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消化道肿瘤诊治中心、甲状腺乳腺肿瘤诊治中心、肝胆胰腺肿瘤诊治中心,并积极开展MDT,让患方得到便捷的高水平诊治。2019年1月26日,与上海九院“骨科联姻”,戴克戎院士工作站落户嵊州市人民医院,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手术,已指导开展50余台创伤、关节、脊柱、关节镜等中高难度的手术。通过康复科、甲乳外科和产科搬迁、心胸外科独立分科,实现优化布局、“腾笼换鸟”,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对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优势学科的崛起,使得医院的医疗和科研水平又迈向了更高的层次,一大批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不仅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也极大的节约了患者的诊疗费用。设立“柏星·天悦科研奖”,奖励优秀科研人员,2019年上半年度共有7人获奖。医务人员科研积极性提升,2019年上半年度申报新项目近80项,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了50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实现历史新突破。与绍兴文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为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嵊州医院,使得“医、教、研”协同发展。2019年上半年度共申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2项,其中立项7项,申报数量及立项数量创历史新高;申报绍兴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0项,其中立项5项。医院学科建设势头良好,呈现多点突破的发展态势。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为形成人才高地,医院以多种形式培养人才,鼓励医生在职学习和外出进修,上半年度外派近50人次,选派1名医生赴英国进修学习。2019年上半年医院派出医生、护士、医技、行政人员等到浙大一院轮训共28人,其中医生、医技22人,护理6人,切实提高人员水平。加大激励措施,培养在职硕士、博士,2019年上半年度,培养博士2名、硕士4名,新招聘员工44名。同时,医院逐步深化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改革,壮大师资队伍、完善配套措施,为临床及相关专业学生实习、见习搭建高端平台。

刷脸支付

扎实推进创新发展,打造医共体“嵊州模式”

浙大一院很多下沉专家舍小家为大家,把浙大一院的医疗资源、管理经验带到基层医院。先“输血”、再“造血”;“扶上马、送一程”,经过这样手把手、心贴心的真帮扶,使一大批基层医院短时间有了新面貌,形成了自己的龙头学科,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带动了县域“医共体”成员的发展。医院通过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以创新精神推进医共体建设,科学谋划,加强实践探索,帮扶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为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贡献了嵊医力量。2018年11月15日,嵊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整体搬迁至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密切合作,迈出嵊州市医共体建设第一步。3月,嵊州市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医共体总院正式挂牌,甘霖镇中心卫生院、黄泽镇中心卫生院、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4家医疗机构成为成员单位;成立医共体党建办、医共体办公室及八大管理中心。围绕一盘棋、一条心、一本帐、一目标、一股劲建设医共体,推动体系、机制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化升级,让原先“各自为政”的医疗机构逐步成为“一家人”。医共体成立以来,统一医共体logo,统一服饰标牌,统一医共体标识,首先形成文化共同体。八大中心开展同质化管理,真正实现人、财、物资源下沉。实行临床垂直及签约团队排班,每个月下派专家(垂直排班)280余人,其中4名是省级专家,每月下沉8人次,1-7月份门诊21307 人次。与四家医院开展了联合病房建设,分别为长乐分院神经内科,甘霖分院呼吸内科,崇仁分院骨科,三江分院肿瘤内科。开设全-专科门诊;对成员单位人员进行培训。成立了慢病管理学院嵊州分院;固定签约服务团队支援家庭医生签约建设根据分院的特色及各自发展需求,精准扶持分院,明显提升了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病理诊断、放射影像、心电诊断三大共享中心的建设,建立严格统一的质量与控制体系,推进检查结果同质化、检验质量共享化,实现医疗资源沉到基层,分级诊疗制度真正落实,保障基层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名医专家有保障、信息共享少跑腿、住院方便又省心、就诊秩序井然、便民措施暖心……,嵊州市人民医院(浙大医院嵊州分院)医共体正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村的四级医疗机构的医学网络,孕育着具有温度且更有力量的生态圈。

智慧医疗 床边结算

加强人文建设,树立优质服务标杆

人文已成为医学的灵魂,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成为千年来医患关系之间的精神桥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狠抓医院文明创建工作,组织开展“红立方”、“健康快车志愿者送医惠民进新农村”、“青春送暖温情十送”、 “健康大讲堂”等志愿服务。2018年相继推出“公益早班车”、“公益一小时”、“邻舍+医疗”、“救”在你身边、人医亲子志愿者、碧水联盟五水共治等志愿服务新项目,医院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18年度嵊州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公益一小时”公益行动获得2018年度嵊州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奖项。荣获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集体大奖,浙江省仅有三家单位获此殊荣,是绍兴市唯一获奖单位。在此基础上,整合全院党、政、工、团、志愿服务力量,培育“医路先锋”党建品牌。结合今年建院100周年庆,院党委将“百年院庆巡回义诊”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深度融合,组织各小分队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一线,为老百姓提供义诊、健康咨询、健康讲座、急救技能培训、结对帮扶等医疗及延伸服务。继续开展“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争先创优、技能竞赛活动,2个科室成功创建成“全国巾帼文明岗”。设立“王耀春奖”,注重人文精神和现代医疗的结合,以至诚之心服务每一位患者,持续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努力打造患者最满意、社会最放心、生命最值得托付的医院。在2018年度“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典型经验宣传推广会上,嵊州市人民医院荣获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大奖。2019年医院又分别获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创新案例奖、全国最美县医院奖,吴建平院长获得优秀院长奖。

2019年获“全国最美县医院奖”,吴建平院长获得优秀院长奖

在2018年度嵊州市人民医院荣获“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奖

2019年是医院百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医院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宽发展空间;继续紧扣群众需求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提升就医满意度。同心协力,共同推进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向医院百年华诞献礼。(嵊州市人民医院供稿)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