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血管疾病进展或可无创监测

2019年09月09日08:25 来源:健康报网

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金盈教授团队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发现,应用一种无毒性、无放射性且灵敏度高的方式,可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这为未来无创监测人类血管性疾病进展提供了可能。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

该项研究发现,人和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酸性,在这些酸性区域内有较多巨噬细胞聚集以及细胞凋亡。钠氢交换体1(NHE1)能够将氢离子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从而降低细胞外pH(氢离子浓度指数)值,酸性环境引起巨噬细胞凋亡。敲除钠氢交换体1基因,能够阻断细胞外pH值降低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同时,应用一种无毒性、无放射性、灵敏度高的pH探针,能够在活体小鼠中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pH探针到达呈酸性的病变区域后,能够被激活并且释放远红外信号,该信号可被荧光分子断层扫描技术检测到。研究发现,除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或者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外,未来可望通过非侵入性、无放射性并且灵敏度高的pH探针监测人类血管性疾病的进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刘琮琳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张金盈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施国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依托河南省心脏损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心脏疾病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跨学科博士团队专项资金的资助。(特约记者周厚亮)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