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预防登革热 切记清积水

伍仞

2019年07月22日08:10 来源:广州日报

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蚊子也活跃了起来。根据广东省卫健委最新通报,全省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媒介伊蚊密度状态监测显示,近四成监测点存在不同程度的传播风险。广东正处于登革热本地传播季节。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蚊子从虫卵到成为成虫前的过程都需要在水中进行,因此清除积水是防蚊的关键,呼吁市民一起动手清理蚊子的孳生地、栖息地,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外出游玩时做好防蚊措施。广州正在探索研究将绿色环保的“以蚊治蚊”手段用于城市中的登革热高风险点的控制。近期市民如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皮肤发红等疑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

上月全省报告221例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日前,广东省卫健委通报今年6月下半月全省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媒介伊蚊密度状态监测结果。全省共设置3233个监测点,控制传播风险的有1992个,占61.61%;低密度有778个,占24.06%;中密度有372个,占11.51%;高密度有91个,占2.82%。

其中,广州市170个镇街的607个监测点中,控制传播风险的有329个,比例过半。伊蚊低密度状态的有119个,占比接近两成;中密度状态、高密度状态分别有103个、56个。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共6个监测点测得伊蚊幼虫高密度;荔湾区、天河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共50个监测点测得伊蚊成虫高密度,单是从化区就有34个监测点伊蚊成虫测得高密度状态。

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今年6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上月全省共报告221例登革热病例。记者翻查记录显示,去年同期广东省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为26例。

广州探索绿色环保手段“以蚊治蚊”

广州正在应用绿色环保手段来“以蚊治蚊”。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团队在广州的两个实验区域,放飞大量经过辐射加共生菌感染双重手段处理的雄蚊,以蚊治蚊,实现了对实验区域内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的野生白纹伊蚊种群的清除。

广州市疾控中心早在2012年就开始和奚志勇团队合作,负责研究项目在广州的实验点的筛选、确定、监测以及社区教育,2014年开始在南沙区黄阁镇沙仔岛、2015年在番禺区石碁镇大刀沙村进行灭蚊实验。实验发现,上述方法两年就能达到接近根除靶标蚊种的效果。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表示,和奚志勇的下一步合作就是探索、研究将该技术用于城市中的登革热高风险点的控制,探索该技术从试点扩大到城市社区应用,希望能为一些环境复杂难以清理孳生地、现有防控手段效果不佳的疫点提供有效的防控技术手段。

清积水是防蚊关键

今年截至目前,广州的登革热报告病例大部分都是输入病例。假如输入病例在本地被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叮咬后,白纹伊蚊再叮咬健康人,就会造成疫情在本地传播。因此,登革热预防与防蚊、灭蚊密不可分。

防蚊、灭蚊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清理孳生地、栖息地以及化学消杀。张周斌介绍,消除蚊子在外环境中的生长的条件,在所有手段中是最基础的手段。“很多市民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不是‘见蚊杀蚊’就行了,还老是要强调清理积水。实际上,假如没有积水,蚊子是没有办法繁衍、生存的。”张周斌介绍,雌蚊会把卵产在水中,从蚊卵到孑孓(蚊子幼虫)、蛹再变成成虫的7天到10天,整个过程都是在水中完成,因此清除积水是“斩草除根”式的防蚊方式。

“要注意的是,蚊子对生长环境并不‘挑’,生活垃圾中的一次性饭盒、垃圾袋、啤酒瓶、盆盆罐罐里的积水,甚至小至矿泉水瓶盖那么大小的水体,如果没有及时清理,都可以生出很多蚊子。”张周斌提醒,内街小巷、房前屋后、楼宇天台等,容易出现无人处理的盆盆罐罐或垃圾,清理蚊子孳生地时不能忽略。

居家环境预防登革热

清积水

对花瓶和水养植物应该3天~5天换水一次,换水时应仔细彻底地冲洗根须和容器内壁;避免使用花盆托盘,清理空调托盘、饮水机水盘积水,移走或盖好可贮水的容器,特别注意天台花盆和闲置盆罐的积水。

对门前屋后的沟渠和楼房墚,每周疏通一次,排除积水,填平天台、地面的凹陷处;清理弃置的轮胎或打孔处理等。

装纱窗

家庭安装纱门、纱窗以阻止蚊虫长驱直入,睡觉时挂蚊帐以减少人蚊接触。

驱蚊

灭蚊

使用蚊香时,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也可使用杀虫剂、电蚊拍等。

外出旅行时预防登革热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外出旅行,特别是境外,如东南亚、中美洲、南美洲地区,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尽量穿长袖衣服及长裤。

2.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应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药水。

3.避免在树荫、草丛或其他蚊子习惯栖息的阴暗处逗留过久。

4.住宿最好选择在有空调、有防蚊网、防蚊纱窗的房间。如果住宿地没有空调和防蚊纱窗,则应挂蚊帐并使用喷蚊剂或驱蚊药。

温馨提示

如果健康的人被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有可能在被叮咬后的3天~15天内出现下列症状:突发高热,发热可持续3天~7天,并可能伴有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等疼痛症状;也可能出现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的皮肤发红,貌似“醉酒状”,或出现皮疹、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等表现,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休克,甚至死亡。

假如在登革热流行季节出现上述可疑情况,应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媒叮咬史,以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责编:郎玥(实习生)、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