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生活也能长寿
李丹妮
受访专家: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 高芳堃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 杨 萍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在《龟虽寿》中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人生理念:寿命是由自己掌控的,只要注意保养,即使有点小病也能益寿延年。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两人,常年和老年人打交道,他们也认为,疾病并非寿命的“拦路虎”,带病依然能长寿。
3/4老年人带病生存
21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患者激增。2018年底发布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8)》指出,截至2017年底,中国65岁以上人口有1.58亿人,其中3/4处于带病生存状态。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过去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2/3的时间带病生存。报告还指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主要集中在“比较好”和“比较差”之间,慢性病是影响他们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两位专家向《生命时报》记者细数了老年人的几大常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脑萎缩、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骨关节疾病中的关节炎、骨质疏松等;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胃炎、肝硬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支气管炎、肺气肿、老年性肺炎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糖尿病、痛风等;五官疾病中的白内障、青光眼等;此外还有一些肿瘤疾病。
正面心态能降低71%死亡
很多老人查出疾病后,就会给自己贴上“老了”“要不行了”等标签,吃不好、睡不着,生活节奏全都被打乱了,开始变得不安、焦虑、恐惧。美国医学专家莉萨·兰金在《安慰剂效应》一书中提到,人体有个“压力反应”,当大脑产生害怕、焦虑等消极想法时,体内的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水平便会上升,影响免疫系统,不利于疾病康复;相反,乐观、积极会启动“放松反应”,促进机体完成自我修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也发现,积极正面的信念可以降低71%的死亡风险,从而延长寿命。杨萍提醒,老人生病后要尽可能抛掉以下几种负面心态。
坏心态1:情绪不稳定。俗话说:“气生百病。”愤怒时血压易飙高;忧郁时心脏会失去活力,容易导致心绞痛等发作;长期处于疾病带来的恐惧、悲痛,会引起或加重失眠、胃肠问题;焦虑的女性更易内分泌失调,患上乳腺、卵巢癌等疾病。心态平和则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坏心态2:过度关注。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击败、征服疾病会高估其严重性,忽略痊愈后的期望。高芳堃表示,有些疾病“惰性”十足,因此不必跟它们太较劲,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衰退、恶性肿瘤等。老人若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征服疾病中,身体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患得患失,将其解释为不长寿的信号,进而导致激素水平变化,产生头晕胸闷、肌肉紧张、坐卧不安、气短乏力等症状,久而久之免疫系统会深受影响,加重病情。
坏心态3:讳疾忌医。蔡桓公不愿面对疾病,最后病入膏肓、体痛致死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讳疾忌医能让本来不成问题的小病变成大问题。实际上,很多疾病是可以通过科学积极的治疗来缓解或消除的。老年人不应纠结于“是不是诊断有误”“挺一挺就能好”等,而是要直面疾病,积极治疗。此外,有些老人对身体过于自信,不听医嘱,擅自改变治疗方案,也不利于康复。
生病不见得是坏事
古诗云:“人言病压身,往往延寿己。”意思是说,生病不见得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能提醒你注意保健、及时止损,也能享受长寿之乐。衰老生病是自然规律,死亡却不是其必然结果。既然带病生存可能是老年生活常态,就该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不必把病当负担。杨萍和高芳堃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带病也能过得好。
治疗不马虎,始终有希望。对待疾病,最明智的做法是与其和谐相处。首先要了解病情,科学就医。老人要主动去了解所患疾病的诱因、治疗手段、注意事项等,学会自我监护;在诊治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医生,遵医嘱吃药,按时复查,不要沉迷于各类养生偏方,和网上、伪专家的“灵丹妙药”。此外,要始终抱有希望。老人不要只关注病情进展或疗效,也要重视心理调节,当出现“我病了,要完了”等想法时,立马替换成“我会更加健康”,这样可平衡心态,有利于身体慢慢好起来。被称为“自我暗示之父”的法国心理学家爱米尔·库埃,把积极的自我暗示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他有一句名言:“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他让病人不断重复这句话来增加治愈信心。
生活不将就,多寻找快乐。老年人不应被疾病捆住手脚,要把自己放到社会中去,多与邻居、朋友、亲人交流,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等来陶冶情操、释放压力、改善情绪,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良好状态。学会享受生活,例如停下脚步看看美丽的风景,闻闻花香,听听旋律悠扬的歌曲,感受浓浓的亲情等,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老年人要对生命保持热情,平时可以培养读书、跳舞等兴趣,或是跟上年轻人的“潮流”,上上网、看看电视节目,充实精神生活,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此外,老人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睡够7~8小时,能有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增强免疫力;患病老人要尽量坚持科学有规律的锻炼,但要注意防摔倒,以走步、打太极拳等较为柔和的运动为主,每天坚持半小时;饮食上要保证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注意维生素的摄入,多吃绿叶蔬菜,少吃高脂肪食物。
家人有耐心,要做到“三多”。老年人生病后脾气可能越来越怪,变得自私、多疑、过分依赖家人等。这时家人一定不要抱怨,要多陪伴老人,避免他们独处时胡思乱想;多体贴老人,例如经常按按背、捶捶腰等;多鼓励老人,当他们病情出现好转时,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病情不佳时,则要劝他们坚持不懈、保持自信、配合治疗。▲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