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上海探索养老机构嵌入社区  家到服务点只需一刻钟

本报记者  曹玲娟

2019年03月28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等

 

  核心阅读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努力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今年两会上,“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也引发广泛关注。

  对于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与城市化发展交织在一起,养老服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上海探索完善养老服务的“上海模式”,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养老嵌入社区,让老人养老不离家,家人放心,老人安心。

  

  根据预测,上海户籍老年人口2020年将达到540万,2045年至2050年将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与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交织在一起,让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养老服务,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到“十二五”末,上海已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

  “上海要探索完善超大城市养老服务的‘上海模式’。”在2019年初召开的上海市民政工作会议现场,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表示,上海今年将继续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通过织密织牢养老服务网,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养老就在社区里

  杨玉香今年87岁了,耳朵不大灵光,精神倒挺好。

  “日托非常好,每天早上我女儿送我过来,一刻钟就到了。”杨奶奶絮叨着,“在这里开开心心的,大家讲讲笑话,下午我就慢慢走回家。”

  一旁的社工师王一鸣悄悄告诉记者,杨奶奶有心率失常,“家人白天有工作,奶奶一个人在家,家人实在不放心。去年1月,杨奶奶就到我们日间照护中心来了。”

  这里是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栋5层小楼,就在居民区里,左邻右舍都是普通住宅。虽然体量不算大,配置却很齐全:助餐点、康复站、养老院都有。杨奶奶所在的日间照护中心就在二楼,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护。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便是近年来上海推行的一种新型社区养老机构:有“全托”,有“日托”,因“嵌”进社区,老人可实现不离社区养老。

  “作为社区‘嵌入式’机构,我们服务的就是周边的居民,步行10到15分钟的辐射半径。”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运营方、上海福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小华形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头连接着‘居家养老’,一头联系着‘机构养老’。”

  午餐时分,服务中心一楼面向社区开放的助餐食堂里热气腾腾,“我们鼓励独居老人走出家门到这里用餐,多跟社会接触,实在行动不方便的,会由我们负责送餐上门。”王一鸣介绍。

  从最初功能笼统的老年活动室,到如今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机构的形变,折射出上海老年服务的演变和升级。从家走到服务点,碗里的汤还是热的。

  日托、助餐融一体

  “很多人说‘养老看上海’,这主要是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上海进入老龄化已经有40年;一个是空间,作为超大城市,老龄化、高龄化是与城市化进程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上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陈跃斌说。

  多年下来,上海基本形成“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由家庭自我照顾,7%社区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以此为基础,上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新阶段的显著标志,便是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嵌入式”养老的探索与发展。

  2014年,上海在全国最早提出“嵌入式”模式,以社区嵌入式养老结构为枢纽,一头连接机构,一头连接居家,以“原居安老、持续照料”的理念,满足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就近养老。截至2018年底,已建成18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预计到2019年将建成260家,全面覆盖上海214个街道社区。

  “发展‘嵌入式’养老,旨在让其成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整合。”在陈跃斌看来,这种“养老不离家”的“嵌入式”养老新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养老模式的不足。毕竟,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难以获得足够的社会资源,而机构养老难以满足老人的家庭情感需要。

  这也是超大城市养老服务“上海模式”的显著特征之一。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介绍,“以大多数老年人社区养老为前提,做实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通过‘织牢’‘织密’养老服务网,在城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提供融助餐、日托、全托、医养结合等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整合资源降成本

  “任何国家和地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确立符合国情和地域文化的养老模式。”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殷志刚认为。

  微型养老机构在城市社区的出现,是养老需求大幅增长和城市空间日益紧缺双向作用的结果。毕竟,经营养老院是微利事业,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在市区建养老院成本极高。依附社区闲置、存量设施建造或改建为家门口的“嵌入式”养老设施,将社会各项资源最优化整合,实现了企业的市场化、政府的福利性和社区的个性化的高度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目前,上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运营成本。上海爱照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丁勇认为:“嵌入式机构最大的问题是财务模型很难建立,床位太少,规模效应弱,收支平衡难以达成。”

  连锁化、规模化经营是解决方案之一。如运营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上海福苑,同样与浦兴路街道签署了为期5年的委托管理协议。该街道共有两个小区可以开设微型机构,分别配套15张、30张床位,辖区内还有一家筹建多年、拥有100张床位的养老院,街道把3家机构全部委托福苑管理。

  陈跃斌介绍,上海正在打出系列“组合拳”,继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如大力推进社区助餐服务,力争到2022年,全市社区老年助餐设施总量达到1600家,供应量达到6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5%;继续实施“老伙伴计划”,试点“时间银行”方案,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8日 08 版)

 

(责编:许心怡、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