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孩子身高“晚长”会更高?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张桦教授

2019年02月11日13:52 来源:广州日报

身高作为衡量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历来很受家长重视。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矮点没关系,晚点长个子可能还会长得更高。实际上,研究表明,97%等待“晚长”的孩子都被断送了长高的机会。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张桦教授表示,身高干预最佳年龄在5~12岁之间,超过12岁,骨骺接近闭合,就很难再进行干预了。如何为孩子进行身高管理?该多久量一次身高?怎样发现身高发育异常?后天怎样促进身高发育?针对家长们的“盲区”,张桦进行了详细分解。

应该多久给孩子测量一次身高?

张桦介绍,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每年的生长速率是不一样的。

在出生第1年,大部分孩子大约长25cm左右。0~3个月每月长3cm,4~6个月每月长2cm,6~12个月每月长1.0~1.5cm,所以1岁以内的孩子最好每3个月测量一次身高。

而到了第2年,宝宝将大约长高10~12cm左右,建议每3~6月测一次身高。

从第3年至青春期,每年长5~8cm,最好每半年测一次身高。

孩子到了青春发育期,男孩每年长高8~12cm,共长30cm,女孩每年长高6~8cm,共长25cm。由于生长加快,应该每6个月测一次身高。

张桦提醒,测量身高应注意“三同”:同一时间段,同一测量尺,同一测量人,以保证身高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后天干预影响身高三四成

很多人觉得孩子身高都是由父母遗传决定的,干预也没有用。张桦介绍,父母的遗传对身高影响占到60%~70%。孩子的身高向遗传的上限靠近或者向遗传的下限靠近,上下偏差可达4~8厘米。而这4~8厘米,对一个人的成年身高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的差距。相比遗传因素,后天的科学干预对身高有30%~40%的影响力,所以别再认为干预没有用。

遗传身高计算公式:

男孩成年最终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厘米)

女孩成年最终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厘米)

怎样判断孩子“矮小”不是病?

张桦介绍,导致身材矮小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疾病、营养、运动、睡眠和心理状况等。

病理性的矮小症部分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包括内分泌异常,骨骼病变或其他疾病等,其中以生长激素缺乏最多;还有部分由于宫内发育迟缓或染色体异常等引起。

非疾病引起的矮小症包括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矮小、生理性青春发育延迟等。发现矮小应及时就诊,明确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以寻求最佳的治疗手段,多数矮小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切不可等到发育后期如15~18岁,此时骨骺接近闭合,生长潜力很小,已不再可能达到理想身高。

晚发育还是矮小症?看骨龄和长高速率

怎样才能判断孩子纯粹是发育晚,还是需要进行医疗干预的矮小症?张桦教授提醒说,一般晚发育孩子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晚发育孩子常有家族史,家庭成员有发育迟缓病史。

其次,每年有正常身高增长速率,每年增高5cm以上;

另外,在医学上,正常晚发育的孩子,骨龄通常与身高相匹配,没有超前。

如果家长拿捏不准,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排除生长激素缺少、甲状腺等疾病。

后天干预身高三部曲

运动

运动可使身体发育更健康,减少疾病。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使遗传潜力最大限度发挥。

研究表明,运动比不运动的小孩平均身高高出2~3cm。运动可使骨骼发育变长、变粗。

以下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身高增高:弹跳运动,如跳绳;伸展运动,如单杠;全身运动,如游泳。

营养

通过营养也可以使孩子长高2~3cm,但要注意合理的营养搭配。现在的孩子经常出现营养过量,只吃荤、不吃素,只喝牛奶、饮料,不喝水。然而摄取过多的蛋白质,反而会对生长产生损伤。

青少年合理的营养搭配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饮食结构多样化;

二是合理的蛋白质(肉类)和纤维素(蔬菜)搭配;

三是脂肪酸不要过多,摄入的脂肪中尤其是动物脂肪需要适当控制,保持合适的体重。

睡眠

生长激素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达到高峰。3~6岁儿童要每天睡10~12小时;小学生、初中生9~10小时;高中生8~9小时。

为了尽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最好让孩子晚上10时之前入睡。(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

(责编:许心怡、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