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总想做得最好”导致拖延

福建闽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  廖友国

2019年02月09日08:54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但就是迟迟不动手,总要拖到最后时刻才手忙脚乱地去做。拖拉成性,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心病。拖延并非都是因为懒散,背后往往有“完美主义”导致的压力感。这经常出现在一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身上,这类人的信条是:要么就做好,要么就不做。所以在确信自己能够做到完美之前,他们常常裹足不前。

  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希望将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没有错误,没有瑕疵。他们期待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事前总要搜集全部信息,进行通盘考虑,然后再着手去做,以至于他们一直处于焦虑、匆忙的状态中,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却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完美主义者的拖延还可能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由于不愿接受不完美,不想是因为自己的“无能”“做不到”而带来挫折感,他们会潜意识地通过拖延——减少执行任务的时间,来“解救”自我。这样,如果匆忙赶出来的结果不理想,他们就可以将失败、失误归咎于“准备不充分”“时间不够多”等外部理由上,而不是贬低自己的能力。

  这种一方面心理压力大,一方面行动上又停滞不前的情况会给人造成很大的痛苦,最后事情没做完、做好,自信心也没得到建立。对完美主义者来说,接纳不完美是摆脱拖延的良方。

  完美主义者通常渴望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认为必须通过完美的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常常担心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所以不敢轻易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要尝试有所取舍,拒绝事事都要完美。可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序,集中精力于少数要事,而在其他方面降低期望值,甚至抱持“60分万岁”的心态即可。

  同时,不要将不利的结果与自我价值低挂钩,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多关注自己努力的过程,将每次行动都当作学习,允许自己出错。面对不理想的结果,告诉自己“虽然我做得还不够好,但我在不断进步”,这样,自己的心里会好受些。

  另外,万事开头难,要摒弃万事俱备才能开启行动的心态,积极迈出第一步,在做事中逐步完善。做好合理规划是有效的手段,特别对于那些时间周期较长的任务。可以通过将长期目标分解成短期子目标,逐条安排日程并记录下来,精准到每月每周每天的任务。这么做,一方面在心理上降低了任务的难度,有利于小步入手、循序渐进;另一方面也方便跟踪监控,有助于自己随时了解进展,增加掌控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给予自己积极奖励,如称心的小礼物,通过仪式感来强化好习惯。▲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