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医生的幸福感因何而来

李阳和整理

2019年01月28日08:58 来源:健康报网

工作中的幸福感下降,是近些年来很多医生的感受。那么,医生的幸福感究竟来自哪里?怎样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本期周末讲坛,我们特别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尹梅教授从团队关系、薪酬待遇、能力定位、医患沟通、角色认知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医务工作者在新的一年提升幸福度,绽放自我。——编者

1

在医生的执业平台,有两个合作关系:一个是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医疗团队内部的合作关系。这两种关系关乎着医生的幸福。

两年前,“杏树林”网站发布了一个有关“中国执业医生幸福大调查”的结果。近3000名医生参与了“作为医生,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医生感觉幸福,82%的医生的回答是“不幸福”。

作为医生,我们都想追求职业的幸福,但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幸福,取决于与幸福相匹配的能力。

在医生的执业平台,有两个合作关系:一个是医生和患者,即医患关系;还有一个就是医疗团队内部的合作关系。这两个合作关系都非常重要。每一个医生的幸福其实都来自于为患者服务过程中得到的信任和认可,而医疗团队内部的合作关系也关乎着医生职业的幸福。

团队关系和人际关系最大的差异性是什么?普通的人际关系可以是松散型的,喜欢就可以多往来,不太喜欢,就少接触一点。但是,团队关系实际是一个非常紧密的人际关系。作为团队的成员,不管彼此是否喜欢,可能每天都要碰面,会有工作上的往来。

对医生而言,医疗团队的关系也是如此。在一个团队合作,总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怎么能做好尊重和包容呢?团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有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之间最好能够彼此互补,对彼此做的事情能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求大同存小异。

要想处理好这些合作关系,人品很重要。我常常会对学生这样讲,智商决定你进了哪个门,情商决定你能走多远,人品决定你能不能走到最后。在一个团队里,我们最后凭的是什么?是人品。对于斤斤计较的人而言,他这辈子只得了两斤,就是他计较回去的那两斤。

一个团队更要强调集体的力量。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一些启示。比如,大雁最大的特点是形成人字形团队。每一只大雁成为人字形团队一员的时候,它的飞行就会节省一半还多的力量,因为它借助了同伴的浮力。

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实例,好的团队可以让我们走得更快、做得更好。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医学或生理学诺贝尔奖项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所有获奖者当中,有1/3是师生关系,而且是直接的师生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实不难理解,当他能够进入到一个世界顶级的团队,他的老师又是顶级大奖获得者,从老师那得到的理念、实验方法和平台都是顶级的,那成功的机会当然就会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置身于一个更高平台的原因。

实际上,每个人都愿意成为“人字行”团队的一员,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浮力”,让自己飞得更高更快。但是,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们也要问自己,你拿什么去支撑别人?你能奉献的又是什么呢?在团队当中很有魅力的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重要的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一个让别人感觉到可以依靠的人。

我们做过很多次调研,得到的一种感受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能力的,哪怕他的能力比较弱小,但他也希望能够被认可。在一个单位里,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可以发挥其才能的,除非放错了位置。一旦被放到合适的位置,他就会展现出独有的魅力。怕就怕用在了他的短板上,能力也就贬值了。

金钱的价值在于被使用,人的价值在于被需要。被人需要,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对医生而言,被患者需要,被自己所在的医疗团队所需要,会激发他们内在的幸福感。

2

作为医者,患者及其家属对你的那种感激和敬佩,也都是一种无形的薪酬。这种薪酬是能给我们内心带来愉悦感的。

和职业的幸福有着积极相关作用的应该就是薪酬待遇了。说到薪酬待遇,很多人认为就是年薪多少,奖金多少。其实,这些只是薪酬待遇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薪酬待遇除了钱以外,还包括学习的机会和提升的机会等无形的东西。比如说,领导把你送出去学习了,或者把最好的老师请进来给大家讲课了,这也是一种待遇。

很多年前,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摄影师,他的身价很高。有很多地方想以更高的薪酬“挖”他走,但是他一直不为所动。一次私下交流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没有走”,他非常平静地说:“我之所以现在能成为顶尖的摄影师,是因为每一年我的台湾老板都会把我送到世界最顶级的学习班去学习两次,让我可以保持这种较高水平的状态。如果我为了多拿一些薪酬就离职了,我可能就再也没有这种学习的机会了。如果没有这个学习的机会,我还能不能保持我现在的优势?这些都很难说。”

他说的就是薪酬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其实,人这一辈子都在给自己打工,而不是给你的领导打工。为什么?因为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你让自己更成熟、更历练。我们常说,让我们成熟的不是岁月,是经历。你要经历一些东西,才会走向成熟。你以为岁月会让你成熟吗?岁月只会增加你的皱纹,但是不会改善你的心智。

还有一种无形的薪酬,就是你被别人需要和赞誉。作为医者,你在业界的那种美誉度,周围的人对你那种仰慕的眼神,以及你做了一个漂亮的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对你的那种感激和敬佩,也都是一种无形的薪酬。这种薪酬是能给我们内心带来愉悦感的。

3

如果我们做了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而且取得了成绩,当然幸福感就强了。

那么,怎么才能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做好,以获得最大的“薪酬”?这背后涉及自我认知问题,即我能够做什么?我能不能有选择?这些可能是我们一遍一遍在内心去叩问的事情。如果我们做了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而且取得了成绩,当然幸福感就强了。我告诉学生们说,人这一辈子在做两件事,一件是你喜欢做的,一件是你必须做的。如果没有条件做你喜欢的,就把你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好,那你就会有机会再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对自我的定位有两种:一是兴趣定位,二是能力定位。所谓兴趣定位,就是你对做这个事情有没有兴趣。当你特别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多苦都不叫苦;当你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点点的苦就嫌麻烦。有一次,我去拜访两个IT行业的小伙子。屋子里有特别重的烟味,他们俩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一直工作着。其中一个小伙子说,“我俩已经连着干了两天了,累了就躺一会儿,然后起来接着干。”我说:“这样身体不行的。”他说:“马上就要成功了!”在我看来,他们真是辛苦,但是他们自己感觉太有成就感了,说起哪个项目是他们做的时候,一脸的自豪与幸福。我想,那种幸福感的背后,最重要的是热爱。所以说,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引导者。

我在讲台上已经站了20多年,对讲台有一种特别深的眷恋。我经常开玩笑地对我的学生说,“我很幸福,在你们还是原始股的时候就把你们拿到了手里,希望有一天当你们上市的时候我是最大的财主”。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的幸福感。

对于年轻的医生来说,要想体会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给研究生上第一堂课时,往往会跟他们说这么一句话:“眉毛上面的是汗水,眉毛下面的是泪水,如果你不想流汗,你就要流泪,你总要选一样。”

怎么看待人生?我的体会是,把最好的时间用来做最重要的事情。这就要去找好自己的能力定位。说到能力定位,就是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好。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你的缺点就不会成为缺点,而成为特点。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最能够做好的是什么,然后把它做到极致。如果我们对事情都没有一种认真的态度,最终将一事无成。

另一方面,不要太追求完美,因为当你对所有的事情都认真、都追求完美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我们要学会界定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并力争把这件事情做到最好。

说到能力,过去我特别愿意说扬长避短,即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佳。后来从习总书记的报告中,我学到一个词——“三长三短”,即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克短。就是说,一方面你要最大化发展自己的优点;另外,还要尽可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如果不能克服缺点,那就找一个合作的伙伴,也可以通过团队的作用让缺点弱化。

有本书《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讲的是美国的梅奥医院。 2013年,我去梅奥医院学习,对梅奥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梅奥的文化就是“伙伴”文化,每个人都有核心能力,也会有边缘能力,你一定要去寻找你的伙伴,让你伙伴的核心能力来替代自己的边缘能力。实际上,这种伙伴不就是我们说的团队吗?

4

沟通就是研究人心所想、人性需求的一门课。如果医生对人性有一些了解,沟通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也就更容易从中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

在临床工作当中,技术是硬实力,艺术是软实力。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沟通能力、积极的心态、人文素养、人际关系等方面,这些也与医生的职业幸福密切相关。

以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为例。为什么要给医学生开这样的课程?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我认为沟通就是研究人心所想、人性需求的一门课。如果医生对人性有一些了解,沟通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也就更容易从中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作为医生,要做好沟通,就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以及他们的需求。最近,我们给博士生开了一门课程——临床思维与临床决策。我们在临床调研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的医生在和患者交流的时候,习惯用一种医学思维。当他用医学思维考虑问题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病。而临床思维是医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一种融合,要求医生考虑更多的是患者。这样他和病人的交流,就会变得更畅通和容易些。

我看过比较多的医疗纠纷案例常常发生在手术科室或是急诊科等领域,但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在皮肤科出现的医患纠纷。事情很简单:一个牛皮癣病人第二次去看医生的门诊,他自我感觉病情在加重,所以他见到医生时就说:“您看看,好像发展了。”医生看了他一眼,很平静地说了句话:“发展那是硬道理。”这个病人看了看医生,又说了一句话,“照这样发展下去,是不是就得死了?”医生接他的话说道:“不发展,该死也得死啊。”这个病人非常气愤,就把医生给投诉了。这个医生感觉有点无辜,他说,“谁最后不死呀?就算没有病该死也得死呀,我哪里说错了?”其实,他说的这些话,如果放在另外的场合看,是有道理的,但把这话放到和病人的对话中,就是错误的。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2500年前希波克拉底说过的话——“医生有三件东西可以治病:手术刀、药和语言”,由此可见医生说话的重要性。

沟通也要去面对人性这样的问题。很多年前,我领学生们到临床实习,回来写调研笔记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把这个案例分析做得非常好,我就表扬了她,这个女同学露出了开心的微笑。我走到她的身边,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说:“老师表扬你,你开心吗?”她说:“老师,我开心。”我又说:“如果老师不表扬你,要怎么做,你也会很开心?”她立即站起来回答了我:“老师,您要是不表扬我,但是你把咱班其他同学都批评了,我也挺开心的。”那一瞬间,我笑了,大家也笑了。这是什么?这就是人性!如果我们在沟通时,多了解一下对方背后的需求,做的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一个年轻的大夫曾经问我,“老师,您说为什么我跟别人说话就说不到关键点上,为什么他一说就能说到点上?”其实,医学是个经验科学,沟通也需要积累,医生跟不同的病人说不同的话,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老医生会有方法,他知道怎么和不同的病人去交流,所以更容易得到病人的认同,从中获得的幸福感也会更多。

也有医生问我:“老师,为什么特别强调对病人的告知?我知道这是病人的权利,他有知情权。可为什么有的时候要反复告知、不断沟通?”我就问他,如果有一天晚上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人走在一个漆黑的小巷子里,你会怎么走?他说,“我得小心地走,因为没来过,还是黑天,不知道前头有什么路,我当然要小心才好”。我说:“对。如果这个时候你拿了一个手电筒,就可以看见前面的路,你会怎么走?”他说:“大步走。”我告诉他,医患沟通就好比是医生交给病人一个手电筒,要让他看清楚前面要走的路,当他看清楚以后就会配合你。如果他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情形的话,他一定会小心谨慎。他越不知道的东西,那种保护自己的心情就变得越强烈。

沟通除了沟通技巧外,还有两点最重要,一个是心态,一个是角度。所谓心态,就是你怎么去对待这个问题,怎么想这个问题。它比技巧还要重要得多。看问题的角度同样也很重要,因为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几年前,我认识的一个女学生结婚了,她说她的新房非常有文化,邀请我去看看。我就去看了,颜色色调比较简单明快,黑白灰。我说:“挺好,像读书人的房间。”她很高兴地说:“老师,您再看看卧室,卧室更有文化。”我又跟着她进了卧室。进到卧室的那一瞬间,我就明白了。他们床的上方,不是像一般年轻夫妇挂的是自己结婚的大照片,而是一幅字。这个学生拉着我的手站在床头,说:“老师,我每天早晨站在这儿,看着这4个字,都会觉得幸福满满。”这4个字是“我怕太太”。我问:“这是谁想出来的?”她说:“我丈夫。”我又问道:“是谁写的?”她说:“他找了他最好的一个朋友,一个书法家给写的。”我说:“真好!”其实,当我看到这4个字的时候,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她老公的情商好高啊!因为每天早上她看到这幅字,都感觉幸福满满。但我想,她丈夫一定也很喜欢,只不过他站在了床的另一侧看到的是“太太怕我”。这就是我们说的看问题的角度。沟通也是一样,当你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一定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不畅通,是源于我们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问题。

沟通另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有心态。我特别赞同一个说法,在一个团队里,应该有更多积极心态的人。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一个团队里消极的人多了,就会影响到这个团队整体作战的斗志。

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管理情绪。强者让思维控制情绪,弱者让情绪影响思维。其实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句话是:把坏脾气发出来是人的本能,把坏脾气造成的影响收回去那才是人的本事。发脾气人人都会,但是你能不能把它造成的影响收回去,才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水平。关于情绪的调节,最主要的是让你的心态发生变化,而不仅仅是暂时地转移注意力。人的情绪好比一个存折,你存进去了什么就可以取出什么。

5

幸福在于“我希望怎么样”,而不是“你希望我怎么样”。

很多医生感觉“不幸福”,是由于人文关怀得不到满足。那么,对医生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医生的回答来看,最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希望有假期,能陪伴家人;二是得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三是专业水平的提升;四是职称晋级。如果医院的领导能更多了解临床医生的需求,给予他们这样的满足,医生的职业幸福感就会大为改观。

从医生自身而言,要增强幸福感,还要注意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为此,要学会减少一些我们关注的事情,因为当你想面面俱到的时候,压力就会很大。同时,对自己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也要学会放手,但对志在必得的事情就集中所有的精力做好。

那么,怎么利用现有的资源把事情做好?套用两句话,就是“马背上学骑马”“战争中学打仗”。很多事情,往往是在做的过程当中让它走向完美的。

美国西点军校号称是世界上最好的军事学校,这个团队里有很多团队法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立即行动”“团队合作”“永远尊重”。西点军校里面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充分考虑,一旦战略形成要去做的时候,“速度比完美更重要”,快速推进,不要在原地打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瑕疵怎么办?用“事后学习法”来改善过程当中的问题,下一次做好。

关于幸福,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我访问过两个外科的主任,他们在一家医院不同的楼层,喜好完全不一样,但是两个人觉得都很幸福。一个主任选择了近乎以工作为他生活的全部,他说,“我觉得对我妻子而言,我的任务完成得挺好,我跟她结婚后,把家里的经济大权交给她了,还跟她生了一个这么漂亮的女儿。现在,我80%的时间是在病房里,每天想的都是我的病人,怎么把我的团队成员推到更高的水平,这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我夫人经常跟我说一些事情,我会告诉她‘你做主’‘你决定’‘只要病房以外的事,都你说了算’。”他还说,“我每每站在这个走廊,我的心那个静啊,就像来到了自己的庄园一样,非常享受”。

跟他在同一栋楼的另外一个主任跟我说,“人怎么能幸福,就像弹钢琴,不能只弹一个键,一定得有黑键白键交替才能出优美的旋律。工作很重要,必须得有,但没有生活,你的工作意义何在?我经常领着我的团队成员出去聚餐、打球,也经常给他们买他们舍不得买的东西,给他们奖励。他们每次拿到奖赏以后都会对我说,‘主任,我得好好干!’”。

我发现,这两个主任都很快乐。关于幸福,其实并没有什么唯一的答案,只要符合你的内心,按你的需求和想法去做,就够了。所以,幸福在于“我希望怎么样”,而不是“你希望我怎么样”。

当然,生活最好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最好不要设计得太挤。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本报记者李阳和整理)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