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三分钟带你走出辐射阴影,别再吓唬自己了!

北京市海淀医院微创脊柱科住院医师  袁帅

2018年12月06日16:3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患者:大夫,我腿疼。

医生:好,先去拍个X光片。

患者:大夫,我腰疼。

医生:好,先去拍个CT。

患者:大夫,我膝关节扭了。

医生:好,先去照个核磁。

患者:大夫,我手腕长了个包。

医生:好,先去照个B超。

上面这样的对话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再平常不过,但很多患者都有个疑问甚至是怨言:做这些检查会不会“吃线”?会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吃线”可不是吃的米线,是大家对身体受到辐射的俗称,很多人把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是真正明白的人寥寥无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些检查有辐射,各项检查有多大辐射,拍片子到底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神秘的辐射

辐射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包括宇宙射线、地壳陆地辐射、室内外环境中的氡等,严格意义上说我们生活中接触的所有物体都有辐射,不论高矮胖瘦、贫穷富有,辐射面前人人平等。一个人正常工作生活一年所接触到的辐射量总和,大约每年2.4-3mSv(毫希伏,可以简单理解为辐射量的计量单位)。

辐射按效应分类

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电离辐射是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或粒子辐射(如α、β、高速电子、高速质子及其他粒子)。而波长大于100nm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水和机体组织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如光、超声波、无线电波、微波等。

大家常说的医疗辐射属于电离辐射,最常见的就是X线,说起X线不得不说它的另一个名字“伦琴射线”,这是因为当年物理学家伦琴教授发现了它。

当时还有个小插曲,1895年12月22日,伦琴已经泡在实验室好几天了,而他的夫人一直苦苦在家里等他,终于他的夫人按捺不住,以为伦琴有了新欢,天天夜不归宿,气冲冲的跑到了伦琴的实验室,而伦琴非常兴奋的分享他的伟大发现并为他夫人的手照了一张X光片,这是人类的第一张X光片,这一发现轰动了世界,当时大家还不知道射线的危害,很快X线就在社会上风靡,甚至变成了上流社会的新娱乐项目:在X线下合影、用X线量鞋等等。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越来越多的人付出血的代价之后,再没有人会去与射线玩耍了,而伦琴作为发现者也是X线下的牺牲者。

图片来源:骨科大夫

看到这里有些人会感到紧张,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因为人们对射线的认识还很浅薄并且防护措施很差而造成的,而且我们人类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脆弱。来自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的报告称,辐射剂量低于100mSv时没有观察到肿瘤发生率升高的现象,也就是说100mSv是一个界限,我们再看看具体的每个检查:

1、 B超---没有辐射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以及反射的性质,当声波遇到不同的组织,特别是组织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超声探头就像是蝙蝠一样,一边发出超声,一边接受反射波,并通过计算反射波“探查地形”,生活中就像挑西瓜一样,通过敲打反馈回来的声音来判断西瓜的好坏。所以超声检查项目是没有辐射风险。

2、X光片及CT有辐射

有时大家会问:为什么我照了X光片还要照CT?这是个很常见的问题,X光片就像是把一个立体的人拍在墙上,变成一张照片来看。而CT像是一把刀,可以通过每一层横切面来观察组织得到更多的信息。根据上面的表格,一次普通的X线摄片检查根本无需过多担心,CT检查的辐射量要高出一些,但是目前CT检查的辐射量都在安全范围内,而且随着设备越来越先进,辐射剂量会越来越低。

拿一个需要做腰椎手术的患者为例,术前及术后有辐射的检查大致包括:胸片、术前腰椎X线及CT、术后腰椎X线及CT、骨密度。所以一次完整住院接受的辐射量约为:

0.1(胸片)+1.5x2(腰椎X线)+10x2(腰椎CT)+0.001(骨密度)=23.101mSv

这是一个需要手术患者所接受的大致辐射量,远低于100mSv。所以只是看门诊做做个别普通检查的老百姓大可放心。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x10-3/mSv,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1mSv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 x10-3的致癌几率。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的辐射量为约0.01mSv,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在千万分之一左右。而体育彩票6+1中特等奖的概率约为一千两百万分之一,所以如果只因为照了一次片子就得了癌症真的是中了“头彩”了。

这里对广大烟民多提一句,相比上面提到的医疗辐射,吸烟的辐射量更让人不可思议!这些辐射来自于烟草中的放射性钋与放射性铅,如果1天1包烟,那么1年下来会累计受到160mSv的辐射量!相当于宇航员在外太空毫无遮拦的情况下1年接受的辐射量,所以正在抽烟看文章的你还不赶紧扔掉手中的烟头!

3、核磁共振没有辐射

又称“磁共振”,老百姓一见到“核”就觉得有核辐射,这是完全错误的,就像鱼香肉丝没有鱼,老婆饼里没老婆一样……它是通过让身体里的原子(主要是氢原子)发生共振之后得到的图像,完全不用担心辐射的问题。简单说就是相当于用手摇一个装水的杯子让水分子振动起来,而后停止下来,感受里面水分子的振动。

总而言之,像X光片、CT这些放射检查存在辐射,但辐射量并不大,都在安全范围之内,如果有病情的需要,大可坦然的接受相关检查。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检查的方法,同时在检查时也会对患者的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射线敏感部位(如甲状腺、性腺等)进行屏蔽防护。随着检查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各个检查的辐射量也在不断的降低,最大程度的保护老百姓的安全。(文章内容与图片均由骨科大夫供稿)

更多贴心易懂的健康科普,三甲名医直播互动,请关注人民好医生APP

专家简介

袁帅,北京市海淀医院微创脊柱科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著名脊柱外科专家海涌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骨科在线编委会微创专业编委。

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创伤的诊断及微创治疗。

(责编:高奕楠、赵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