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濒危动物适当入药是双赢之举
刘晓欣
上一监测周期(10月27日~11月2日),微信平台共发布14577条中医药相关图文消息,微博平台共推送21669条信息。“国务院印发《关于严格管制犀牛和虎及其制品经营利用活动的通知》”成为中医药领域舆情热点。
转载热度前十的新闻如图:
重点事件舆情分析: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严格管制犀牛和虎及其制品经营利用活动的通知》,对加强犀牛和虎保护、打击犀牛和虎及其制品非法贸易、严格管制犀牛和虎及其制品经营和利用等活动作出规定。时隔25年,中国政府重新允许虎骨与犀牛角用于法律规定的科学研究、资源调查、宣传教育、治病救人、文物保护等特殊情况,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尤其在野生动物保护圈内引起了极大反响与讨论。
虎骨和犀牛角都是我国名贵珍稀动物药材,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如虎骨具有祛风通络、强筋健骨等功效,在《本草纲目》《新修本草》等著作中均有记载。由于虎属于国际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我国也发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格保护,并于1993年发布《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全面禁止虎骨贸易,禁止用犀牛角和虎骨制药。
针对此次《通知》解禁虎骨和犀牛角的一些特殊使用情况,海外媒体美国CNN有线电视新闻网、南华早报等媒体纷纷发文质疑。还有媒体报道称,将虎骨与犀牛角用于中药研究给濒危物种带来“毁灭性后果”。
这一“预言”会成真么?答案是否定的。关于医学或药用虎骨和犀牛角,《通知》明确限制其用途,仅为“因医学研究或临床救治危急重症、疑难杂症等需要利用犀牛角或虎骨的”;在来源上,通知限定“仅限从除动物园饲养、繁育之外的人工繁育犀牛和虎获取犀牛磨角粉和自然死亡虎骨”;同时限定使用条件:“在符合条件的医院,由符合条件的处方医师实施”。上述种种限定最终指向一个目的——严格防止滥用。在这样的严格规定下,给濒危动物带来“毁灭性后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造成某些动物濒危的,不是动物药的使用,而是人类为追求经济利益破坏压缩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201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2016》,该报告指出,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是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的最普遍威胁,这其中,不可持续的农业、砍伐、运输、住宅或商业开发等,是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的最常见原因。
动物药作为中药的一部分,其疗效具有不可替代性,应用历史已逾千年。在犀牛角和虎骨的利用问题上,应考虑这一医学背景和文化背景,不能呼吁一禁了之。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正致力于保护濒危动物,并建立了严格监管措施,为全球犀牛和虎保护发挥更有效的积极作用。国家允许人工养殖,在严格限定条件下允许含犀牛角和虎骨药品流通,将造福人类健康,实现动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双赢。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