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济仁:世医家族 大医精诚
李济仁,安徽歙县宝潭“张一帖”第14代传人,2009年获得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2017年11月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从乡野医生成长为一代名医,李济仁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并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原貌,厘清和阐明了新安医学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规律。
从医以来,李济仁独著和主编《济仁医录》等学术专著达14部。同时,恪守先祖张守仁定下的16字家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李济仁和夫人张舜华的5个子女也在中医药不同领域各有建树,成为当代中医传承的典范。
立志济世救人
今年已是88岁高龄的李济仁,每周四早上,仍会准时出现在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为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坐诊问症。李济仁善诊痹证、痿证,并强调辨治痹痿同病,提出了“痹痿统一论”。痹痿同病,则重调肝肾,兼以健脾和胃、养血舒筋。很多患者为找李济仁看病,提前几个月就开始预约。“不让病患带着失望离开”是几十年来李济仁一直恪守的初心,也是促使他仍在坚持的源泉所在。
1931年初冬,李济仁出生在安徽歙县,7岁时开始入私塾学习。当时,战乱频发,民生凋敝,民众常受瘟疫折磨却又无钱医治,这深深地刺痛了当时还是孩童的李济仁。而当大哥也因肺结核不幸病逝之时,李济仁决心“弃文从医”,遵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的古训,立志济世救人。
1943年,李济仁正式拜师新安名医汪润身研习中医,后因仰慕闻名遐迩的“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的高超医术,立志拜师,并作为“上门女婿”,迎娶自己的小师妹、张根桂之女张舜华为妻,成就了一段杏林佳话。而为了取“仁心济世”之意,他改掉原名“李元善”,更名为李济仁。
秘方献给国家
安徽歙县,古称新安,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新安医学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徽文化来说意义重大,起源于歙县定潭的“张一帖”一家,就是新安医学中影响最大的世医家族之一。现在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张一帖”,始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名医张守仁,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见效快、只服一剂便药到病除,遂有了“一帖”之名,广受四方赞誉。
1958年,在全国倡议“献方献宝”的大背景下,李济仁和张舜华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响应号召,打破秘方不外传的家规,把“张一贴”秘方贡献给国家。“当时皖浙赣三省的病人都来我们这里买药,献出秘方,会更方便病人购药。”李济仁说。
恪守“医在民间”
如何让中医按照科学的轨迹得到传承和发扬,是几十年来李济仁一直在思索和探求的重点。他的几个子女的发展方向也深受父亲影响,行医、学术、科研……李济仁希望他们能各展所长,传承国医精粹。
得益于父母影响,李济仁和张舜华的5个儿女都从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出发,成为国医的传承者。有人更是用“两代七教授、五子四博导”来形容李家儿女精英荟萃、满堂芳菲。
1980年,李济仁全家有了一个搬到安徽芜湖的机会,可一旦搬走,“张一帖”在歙县的百年根基就会断裂,众多乡亲父老的求医问诊也将面临十分困难的境地。李济仁决定让三子李梃留下,既为方便乡间百姓就诊,也为保护“张一帖”的根。
如今,身为新安国医博物馆馆长的李梃,肩负起了向更多公众宣传新安医学、发展“张一帖”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传承中医药文化
在李济仁看来,若想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就要坚持开枝散叶,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传播者。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就带了8个徒弟”,李济仁说,“那时我年纪轻,很多人说不应该收这么多徒弟。但是农村缺医少药,多带一个徒弟就能多看几个病人;多一个大夫,就能让病患少些苦痛。”
如今,李济仁还在坚持带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李济仁谈到,想要学好中医,必须要立足国学,“国学是根,基础必须要打好。”李济仁如是说。
“源于新安、立足国学、重视临床、走向科学。”这16个字,李济仁在采访过程中反复强调。“要普及中医,就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何才能真正服众?就是要用科学语言来说话。科学语言是建立在临床效果上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绝不能夸大其词。”李济仁说。(孙亚慧)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