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肝移植后抗排异给药另辟蹊径

程守勤、张彦会

2018年10月25日07:54 来源:健康报网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王学浩教授团队关于肝移植患者术后抗排异反应新方法的研究论文,刊发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智能”免疫响应释放药物策略,设计出一种“智能”的超分子水凝胶,可自动释放免疫抑制药物。该研究为临床肝移植患者个体化精准使用免疫抑制剂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研究团队已申请专利两项,并在积极推进临床应用转化。

  肝移植患者手术后面临排斥反应,即体内的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会攻击植入的器官,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肝移植患者出院后第一年药物费用高达20万元,以后逐年递减,但一年最少也要5万元。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不仅费用高,且患者易罹患肿瘤、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此外,有的患者耐受性较好,排斥反应较轻,服用过多的免疫抑制剂,不仅浪费且对机体有害。

  如何能根据患者自身排斥反应来服用适量的药物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金道研究团队与南京医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王富强技术团队合作,设计了一种“智能”超分子水凝胶。当排斥反应剧烈时,体内磷酸化激酶的活性高,超分子水凝胶的亲水性增强,释放药物;排斥反应较轻时,磷酸化激酶活性低,超分子水凝胶保持胶体性质,药物停止释放。

  王富强介绍,这种“智能”免疫响应释放药物策略有两个优点。一是能个性化精准给药,避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二是水凝胶成胶因子的组成基本都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不会产生副作用,生物兼容性好。目前,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将水凝胶每15日皮下注射10微升~100微升。如此,患者无需再每日服用两次药物,费用则由原来每个月约6000元降低为4000元。

(责编:许晓华、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