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CCMC诊区治慢病 新标准 新模式 新规范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全方位守护津北区域百姓健康

2018年10月11日09:36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无论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还是主导构建科学的慢病诊疗网络,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一直在精细化管理上寻求突破,努力将医学的崇高理想落地患者的实际感受,全方位守护津北区域百姓的健康。

李大爷60多岁,体重100多公斤,三年前得过脑梗塞,治疗后没留什么后遗症,近两年也没再治疗。可最近社区医院检查身体,发现血压和血脂都高出正常范围不少。他打算赶紧去医院看看,来到了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拿着病历本,犯了难,到底该看哪个科呢?正琢磨着,身边导诊的护士了解情况后,建议他去CCMC诊区就诊。CCMC?李大爷心想,内科、外科,这CCMC是哪个科?

护士向李大爷介绍,CCMC是心脑血管疾病管理中心,除设有心脏科、心律失常、高血压、房颤等心血管门诊外,还设有脑梗塞、脑萎缩等脑血管门诊,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在这个诊区里,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医生会对患者的血压、血脂、并发症的情况一同进行管控,形成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治疗。“心脑同治” 充分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只是由于累及部位不同、发病先后不一,才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必须见心病兼治脑,见脑病同时兼顾心,相兼治疗,以同时减轻心、脑的病理损害。这种治疗模式,非常适合像李大爷这种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在危险因素、发病原理、临床特点、抢救流程、后期随访这六个方面有很大的一致性,二者常为共患病。同时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我们称其为脑源性心脏病。其中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肌病或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少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力衰竭、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肌梗死、高血压、肺动脉高压。这充分表明心脑相连,因此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在院长田凤石带领下,将“心脑同治”理念引入西医治疗体系下的慢病管理中,成立CCMC,将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一体化管理,有利于防控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心脑同治”一体化综合管理慢病可以降低多重危险因素,患者依从性、复诊率、满意度都将大大提高。

李大爷听完护士的介绍准备去挂号处挂号,护士告诉他,在CCMC诊区的自助挂号机上就可以挂号,非常方便。高血压专科门诊的医生为李大爷进行诊治,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也设在诊区内,清晰的叫号系统使得就诊秩序井然有序,诊间支付方式更是便捷。医生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既往病史,请来脑梗塞专科门诊的主任进行会诊,同时针对大爷BMI超标严重的情况,在开具口服降压药的同时,医生给出李大爷一套完整的饮食控制、合理用药、健康运动的建议。之后为李大爷录入健康档案,并告诉他后续医院随访中心的医生会定期回访,进行心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工作,并且为李大爷预约了下次就诊时间。这时李大爷不由得打量一周这个CCMC诊区,面积不大整洁有序,挂号、缴费、检查诊区内都有,还能自助打印门诊电子病历和检验检查结果。完全不像过去看病那样排队再排队,等待又等待,预约诊疗也使患者有更充足的时间和医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病情。护士说现在门诊有很多这样的诊区,口腔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眼科、中医科都是这样的空间布局和服务流程,大大缩短患者的就医半径。随着医院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的多重举措落地,群众的就医满意度大幅提升。

对于慢病管理,医院有自己的实践心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都存在代谢性综合症的问题,这些疾病都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心脑血管疾病(心梗、脑梗)、慢性肾衰等疾病可谓是树的枝叶,而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血糖异常、血压升高为树的根基,植根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土壤中,树干则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对慢病治疗的同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饮食控制,减重、运动,这些字眼成为医生治疗过程中的高频词。医院力求通过探索,形成慢病管理的新标准,新模式,新规范,进而将此种管理模式推广至社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真正做到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为“健康中国2030”做贡献;真正为百姓做实事,为天津市、京津冀、国家慢病防控作贡献。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供稿)

(责编:曾璇、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