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应用新新技术 改善医疗服务

2018年09月28日16:32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一,努力贯彻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改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医疗便利,增加患者的获得感、幸福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约诊疗服务:在江西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我院采用多个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功能,患者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包括微信、电话、门诊服务台等预约所需的专家及时间段,预约、取号、就诊流程流畅,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就诊时间;同时,针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住院患者,经管医生在患者出院小结中告知其管床医生的门诊时间,并可为患者提前做好预约服务,为患者提供了诊疗便利;

2、专科医联体建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省内基层医院建立呼吸与危重症医联体,主要通过远程会诊、分级转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业务合作,使基层的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首先,通过医院院远程会诊系统,以视频连接方式,与省内基层医院开展远程视频会诊。2017年7月25日我科首次与赣州市安远县人民医院进行远程会诊,通过远程会诊平台“面对面”沟通交流,会诊医生团队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讨论,与当地医师沟通后制定了下一步治疗计划,获得当地医师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此后,我科室分别与修水县人民医院、吉安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远程会诊服务。通过远程会诊,带动全省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医疗同质化,让老区人民在家门口享受一流医疗服务。其次,对需要转入一附院的或协作医院诊治的复杂、疑难与危重患者优先联系安排住院,并尽可能给予便捷高效诊疗。在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当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此外,我科室接受医联体单位的专科医生进修培训,通过开展远程授课、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生对呼吸疾病的诊治能力。

3、临床路径管理:早在2009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即根据卫生部的指南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目前涉及的病种有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肺癌等,通过对相应病种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突出亮点

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区、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医联体建设能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升服务整体效能,实现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发展,打通阻碍机构协作、资源整合的各种壁垒。呼吸与危重医学专科医联体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疾病规范化治疗和医疗人才培养为基准,目的是让患者得到同质化的治疗。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联体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覆盖省内百余家二级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吸纳近760余名专业医生,通过医疗、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医联体发挥了一附院的学科优势,围绕呼吸疾病的预防、诊疗、人才培养及临床研究,广泛开展业务合作,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呼吸疑难危重症远程会诊是医联体进行业务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医联体充分利用一附院远程会诊平台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疑难危重症远程会诊,为江西省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搭建便利、规范、高效的会诊平台。同时,医联体还建立了江西省呼吸专科医联体微信工作群,通过实施医联体的服务模式,远程指导基层医院诊治部分疑难危重症,对于确实需要转诊的疑难危重病例亦能及时进行转诊。这使得许多患者足不出县即可得到有效治疗,并能积极引导居民基层首诊,改变其传统的就医观念和习惯。

呼吸疾病分级转诊是医联体进行业务合作的第二项重要内容。医联体内各级医院通过统筹合作,形成呼吸疾病患者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层级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同时,对需要转入一附院的或协作医院诊治的复杂、疑难与危重患者优先联系安排住院,并尽可能给予便捷高效诊疗。在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当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据了解,自2017年2月起,通过呼吸专科医联体进行分级转诊的患者约200余例。

专科人才培养体系和开展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也是医联体进行业务合作的重要内容。医联体将建立呼吸专科医师进修制度,加大适宜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依托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等。医联体还将定期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与协作单位联合举办多种类别的短期培训班,推广普及呼吸疾病诊疗规范,促进呼吸专科医师诊疗水平的同质化,帮助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业务、新方法和新技术引进,努力为基层医院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医护人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稿)

(责编:李轶群、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