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医学科:立足救死扶伤天职 服务人民生命健康
2010年,一位9岁山东男孩替父卖鱼,因其娴熟的杀鱼技巧和淡定的眼神而爆红,被网友封为“杀鱼弟”,今年17岁的他又“红了一把”,但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一个小小的争执,他喝下了“死亡之水”百草枯,在外院医治几天效果不佳,遂转至我科继续治疗。来的时候小孟已经病情危重,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进入了尿毒症期,并且出现了肺损伤,在病危期间还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情况十分危急,来院后菅向东主任根据患者病情,运用我院中毒科百草枯中毒救治“齐鲁方案”进行规范化救治,进行血液透析、激素等药物治疗,经过积极抢救,杀鱼弟如今恢复的不错,已渡过危险期,侥幸逃脱死神的魔爪。小孟的父母万分感谢菅向东教授团队的治疗,救回了儿子的性命,其父亲通过微信朋友圈,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给了孩子第二条生命。
长期以来,齐鲁医院急诊科通过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信息平台并配备床旁检测和急救药物及设备,实现急救医师在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即可进行早期评估、检测、诊断及干预,并选择合理的救治措施和重症监护、紧急救治手术,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接受最有效的一体化救治,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通过建立阶梯式急救模式,将院前、院内及出院后三个阶段形成系统化的救治程序。
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急救服务
5月29日,一位78岁反复心脏骤停的危重患者通过空中急救转运,用时不足1小时即从济宁顺利转至急诊科,避免了陆地转运距离远、时间长、再次心脏骤停等带来的风险,针对本次紧急空中转运任务,科室从院前急救、抢救室到急诊监护病房都提前多次沟通并充分制定转运预案,开通急诊绿色通道,确保了患者用最短的时间安全转运到达施救。29日上午10点30分,直升机安全平稳地降落在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操场上。医护人员、救护车早已等候多时,救护车配有最先进的转运监护、转运呼吸机、除颤仪等急救设备。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将患者转移至救护车上,仅用了8分钟时间,便将患者护送至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并立即对其进行抢救、评估监护。
为推进协同化、立体化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开展紧急医疗救护领域的合作,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医学科与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合作成立了中国首都红十字999航空医疗救援中心北京之外的第一家分中心,并顺利完成多例空中救援任务。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急诊医学科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急诊医学科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患者出现疑难危重症时,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联合查房、会诊,制定合理、确切、最优的疾病诊疗方案,近一年来,急诊医学科已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50余次,切实解决患者需求,保障患者安全。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使基层医院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指导,提高患者满意度。伴随急诊服务体系发展逐渐完善,卒中、创伤、中毒等亚专科也发挥特色优势,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搭建胸痛急救平台,引领胸痛学科发展
急诊医学科在完善自身建设、优化胸痛救治流程、完成日常医疗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推广胸痛中心建设、搭建学术平台、普及胸痛知识、培训临床医生等工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痛中心是国内首家胸痛中心(2002年成立),该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担任顾问,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陈玉国教授担任主任,临床工作中贯彻“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合理分流、科学救治”指导方针,急诊科、心血管内外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密切合作,优化胸痛救治流程,目前该中心已建成了包括“移动胸痛中心工作站”、“急性胸痛门诊”、“胸痛中心病房”、“重症监护室”、“冠脉介入随访办公室”、“爱‘心’俱乐部”在内的涵盖院前、院内、出院后各个阶段的一体化、无缝衔接的急性胸痛救治体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痛中心推行“战线前移——走出去、走进去”策略(走出去即走出医院、联手院前及其他医疗机构,走进去即走进居民社区),组建山东省胸痛中心联盟(2014年),已得到来自省内17个地区100多家医院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形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2015年成立山东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并发起由山东辐射全国的中国胸痛联盟,已有13个省和直辖市的200余家医院参与,参与人员近1000名,多家新闻媒体做了跟踪宣传报导,《中国胸痛联盟》专刊收到热烈欢迎,刊印4000余册,中国胸痛联盟将山东胸痛救治模式进一步向全国范围放大,形成重要影响;在山东省医师协会的支持下,承担“中国胸痛临床研究—急性胸痛急诊评估与管理”公益性研究项目,该项目由省内外30余家医院参与,旨在获得我国胸痛救治的基线数据,改善胸痛诊疗质量;确定每年的10月份为“胸痛宣传月”,10月份的第二周为“心梗救治宣传周”,制定便于记忆的口诀:“胸痛起来需注意,及早就医要牢记,疼痛超过10分钟,静卧休息沉着气,即刻拨打120,保住性命属第一”,积极倡导并组织一系列胸痛宣教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基层医生及民众对急性胸痛的重视,在多方努力与支持下,积极推出“移动胸痛中心工作站走基层——胸痛齐鲁行”惠及我省民生的大型公益性活动,该活动自2015年9月份开始历时6个月,走进山东各个地级或县级市,对院前及基层医生进行技术培训、交流与评估,以提高、规范基层医生的急救医疗服务能力;以胸痛专题宣传片、宣传手册、专家讲坛、现场演示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胸痛救治知识,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及“有胸痛、到医院”的理念;对“中国胸痛临床研究—急性胸痛急诊评估与管理”项目的公益性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参与医院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以推动胸痛急诊急救事业的进展,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开展急救志愿服务关注基层人民健康
在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多年来科室青年致力于开展各类医学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实现了志愿者管理体系制度化、志愿服务规范化、主题日活动常态化、以急诊急救志愿服务为主的品牌化、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的多元化,有效开展了社区科普、急救知识培训、健康义诊等活动,共有志愿者近400人,志愿服务人员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权威性更强,以我院三级甲等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及优质医疗资源为大众进行服务,实用快捷、服务品质高,活动邀请到了医院知名护理专家进行义诊、咨询、授课,大众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年服务总时长近1500小时,累计受益人数达上万人,2015年、2016年连续荣获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优秀志愿服务队”称号,多人获得“十佳志愿者”称号。通过前期探索、总结与创新,自2018年以来,科室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志愿者招募,扩大至每月定期举办“生命卫士,救在身边”—健康公众急救技能系列培训,形成常态化机制,培训团队不仅走出医院、走出高校,更鼓励社会大众走进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免费学习。培训为期两天,分为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两个部分,由培训团队讲师给大家带来常见急症、突发事件、中暑、急性胸痛的识别与处理、溺水、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创伤救护等急救知识,然后培训团队演示并分组指导学员进行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实践操作。经考核合格后,学员获得由我院颁发的“生命卫士”证书。培训结束后需定期参加复训,巩固急救知识和技能。项目实施以来,培训师资的应急救护知识及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普及推广应急救护培训,根据培训对象不同的知识需求,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提高了大众的急救意识,通过开展心肺复苏、创伤的止血包扎与固定,大大提高了大众的应急救护水平,提升了他们应对突发事件及意外灾害的能力。
急诊医学科将继续致力于提升专科服务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将科室建设成为一个临床技术过硬,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知名急诊急救中心。不断扩大学科辐射能力,于2018年8月成立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指导和帮扶。作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主委单位继续带动全国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健康中国2030”做出贡献。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