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把人文关怀融入医疗行为

李琳

2018年09月03日08:15 来源:健康报网

“不辱医学使命,恪守职业精神。”8月31日,第二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向在场的2000名参会医生,道出了第二届医学人文大会的主题,也道出了对医护群体的期待。本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让医护人员推进医学人文建设,促进医学人文精神回归”,聚焦医护人员。

医疗服务别忘了人文情怀

“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几千年来医患之间的精神桥梁。”张雁灵说,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完整的医学人文思想体系,主要包括4个方面:“人民健康至上的指导思想,公平可及的普惠价值理念,救死扶伤的人文情怀和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开展医学人文建设,就是要传承这一思想体系。

“有时,医护人员习惯于把医学的科学主义来替代医学的人文主义,这种替代是错误的”,当代学者余秋雨认为,医学人文是一切人文主义的起点和范本,不能以医学的科学主义来替代医学的人文主义。

会上,我国著名医学教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讲述了一段历史。200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会后发布《巴黎宣言》,说“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巴德年说,医学的任务不仅是防病治病,更重要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抱着这样的信念,曾任协和医学院校长的巴德年,在做校长期间每年都会给毕业生送出12字的临别赠言,“科学脑,人文心,灵巧手,世界观。”他说,希望每一个医学生都练就一个科学的脑,拥有正确的世界观,有一双温暖勤劳的手,并拥有一颗人文心。

“在叙事医学方面下点功夫”

与会者认为,近几年,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出现了被弱化的现象和趋势,对医疗事业、医疗行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会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职业形象和定位带来危害,也影响医患关系、整个行为规范和效果。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建议,推动叙事医学让医学人文走向临床。叙事医学,是训练医生如何见证患者的苦难,疾病是一个故事,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患者,衍生出不同的故事。医生撰写两份病历:一份是冰冷的科研病历,一份是温暖的叙事医学病历,又称“平行病历”或“影子病历”,类似于“临床札记”,将“找证据”与“讲故事”结合起来。

前不久,韩启德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参加了一场病人家属和医生共同参与的医学叙事活动,医护人员倾听患者面对疾病的故事和心情,患者也在故事中了解医护人员的敬业和难处。他说,医学人员首先应先学会倾听,融入患者的生命,产生共情和共鸣,将患者的感受转化成自己的表述,并再次转化到患者心中。

“在叙事医学方面下点功夫,使医学人文不仅停留在常听常见的故事中,而是把真正的人文关怀带入到日常的医疗行为里,这是医学人文发展非常好的途径。”韩启德说道。

让医学人文走更远

“我国从2018年起,把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这为更好的改善医患关系和医生职业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张雁灵说,尊医重卫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的是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人文关怀。长期以来,广大医药卫生人员爱岗敬业、辛勤工作,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爱护、尊重医药卫生人员。

张雁灵呼吁,要倡导生命第一,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同时也要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关爱,并借国家设立医师节的东风,为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出不懈努力。

与会专家表示,医学人文建设不仅要从医护人员的自觉自律做起,也需要从关爱医务人员入手,只有得到人文关怀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人文精神,才能提供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全社会去营造一个真正理解、关爱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和职业环境,也让医护人员牢记医学使命,恪守职业精神,把医学人文传播得更远。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