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躁郁症”当抑郁, 治疗不当加重症状

2018年08月08日09:56 来源:南方日报

  8月5日早上,香港歌手卢凯彤坠楼身亡,她身前饱受躁郁症的困扰,反复接受过药物治疗及心理辅导。卢凯彤的境遇引起不少同受心理疾病困扰者的关注,不少人认为,躁郁症是终身性的,无法完全康复,只能缓解和抑制。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传播媒体顾问张桂萍博士表示,我们不要强调这种病不可治愈性,但是的确容易反复且容易被忽视,需要大家将它与抑郁症一样重视。

  超过1/3患者经历10年才确诊

  “躁郁症”也称双相情感障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包括梵高、拜伦、柯本、玛丽莲·梦露等在内的许多人曾罹患这种疾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介绍,很多人都知道抑郁症、焦虑症,却鲜有人了解双相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或躁郁症)。实际上,双相障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精神障碍。

  但在临床中,双相障碍的识别率、诊断率并不高,超过半数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超过1/3的患者需要经历至少10年才得以确诊。

  双相障碍患者情绪变化极快,躁狂发作是情感高涨、语言增多,活动增多,身边的家人朋友可能只会觉得患者是性格外向开朗,人逢喜事精神爽,根本不会想到是双相障碍在作怪,而此时病人也不可能求医咨询。当病人抑郁发作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甚至可能出现幻觉,此时患者本人和家人才会发现问题,从而就医。病人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医生只看到病人痛苦抑郁的一面,便很容易判定其为抑郁症,据统计,患者首次发病到确诊为双相障碍的平均时间为10年,37%的双相障碍会被误诊为抑郁症。

  误当抑郁症,吃药加重躁狂症状

  深圳精神卫生中心刘铁榜教授就认为,双相障碍的患者若被误诊为抑郁,单一使用抑郁药,反而会加重病情,循环加快,情绪波动性会更加明显,病情会更加难以控制。“要鉴别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十分困难,但也有线索可寻”,刘教授讲述了四点线索:第一,发病年龄越小越可能是双相障碍;第二,家族中是否有患者;第三,病人在发病前是否处于一种情感旺盛的状态,充满激情,不知疲倦;第四,病人服用抗抑郁药后是否转为躁狂。

  曾经有一位17岁的躁郁症患者自述:得了这种病就像一把刀,躁狂时刀向着外面,而抑郁的时候刀尖对着自己。当时在医院测量的结果是重度抑郁,医生给开了文拉法辛,是治抑郁的,“反而让我躁狂更严重了”。

  比单纯抑郁自杀更决绝

  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科、医学心理研究室谢永标教授指出,双相最大的一个危害就是自杀,单纯的抑郁症、焦虑症,求死念头并不激烈,反倒是双相心境障碍的患者,躁狂的刹那难免会促使自杀念头的实施,一旦决定自杀,意志比较坚决,且方式较为残忍。

  甘照宇表示,双相障碍是一种高致残性以及高致命性的精神疾患,约25%-50%的患者可能在患病后的某个时间有自杀企图,其中 15%-19%最终自杀成功。

  与此同时,双相障碍还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数据显示,在德国,大约70%的双相障碍患者患病后处于待业状态,72%需要申领残疾救济。

  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

  对于治疗,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好大夫工作室精神科主任医师师建国表示,躁狂症既然是一种疾病,那它就有治愈的可能。但是,躁狂症有其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有限,对其发病的机理不是十分清楚,只是提出许多的假说,其治疗的重点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对症药物治疗上,用药物控制躁狂症状表现,以期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

  有资料显示:现代治疗手段最终能使50%的患者完全恢复,仍有少数患者会残留轻度的情感症状,其社会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至病前水平。

  这里需要指出,躁狂症患者是以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或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他们的病情变化和发展与社会及周围环境有着某种关系,因此,必要的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躁狂症复发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难题,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促其早日恢复和预防复发。

  另外,有一点也需要强调,对躁狂症的治疗应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记者 李劼)

 

(责编:许心怡、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