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要减少近视教育不能短视

高路

2018年08月06日10:19 来源:齐鲁晚报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纳入考核以后,直接跟利益和责任挂钩,教育部门无疑会更重视,防止光喊口号却不落实的治理陷阱。教育部门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强度上动作频频,比如规定中小学课业时间上限等等,都是通过一个个细节,从方方面面着手来束缚住应试教育不断膨胀的触角。

要防治近视,并没有特效药,只能将课业负担降下来,将课外活动时间升上去。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观察视角当然是这种考核的力度能否落到实处,为降低近视考核的权重能否撼动学业成绩带来的压力?教育部规定中小学课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学校可以做到作业量不超标,可是要想在期末考出理想的成绩,要想在未来的升学竞争中不落人后,恐怕光做作业是不够的。老师同样也面临着成绩考核的压力,这都迫使他们作出加量的行为。在成绩压力下,最大的可能是这边学校给减了负担,那边家长却给加了,学校的教学活动还能控制在教育部门手里,但家庭教育要控制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还有可能,一些地方采用数据造假的方式来蒙混过关,考试成绩很难造假,但近视率这样的指标可操作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在考核的压力之下,很难保证一些部门不会想点歪点子。

由此可见,不管是课业时间的问题还是近视率太高的问题,都系于教育本身。我们花大量的时间整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苦口婆心地劝家长不要急于一时,向社会阐明人生是场长跑的道理,可如果我们不能在这样的核心问题上有所突破,家长依然会选择大量课外辅导、作业这一类最有利于升学的方式,近视问题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只能沦为次要问题。这就需要立足长远,从教育导向、课堂安排、学生评价、升学模式等方面作出改变,让义务教育有底气轻松得起来。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