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有些药吃完会抽筋

2018年07月19日09:18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即肌肉突然间的无意识收缩。抽筋可以出现在任何一块肌肉,多发生在腿部和脚;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中,但多发生于婴幼儿、妊娠期妇女和老年人。

人们谈到抽筋时,第一反应就是缺钙了,得补钙。的确,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起着重要作用,低钙血症容易引起抽筋,但并非所有抽筋都是缺钙引起。造成抽筋的原因很多,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受外界寒冷环境刺激,休息不足身体疲劳,局部压迫等。除此以外,人们常吃的药物也可引起抽筋。

1.精神及神经系统药物,主要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癫痫药物等。这些药物引起的抽搐多发生在用药早期,在突然改变剂量或骤然停药时也易发生。常规剂量服用时能引起抽搐,大剂量时更易发生。

2.抗生素类,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以及抗结核治疗的异烟肼等。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有脑膜炎和癫痫病史的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时更易发生抽搐。临床中使用广泛的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也易引起抽搐,治疗结核的异烟肼诱发抽搐时,可予静脉注射维生素B6减轻症状。

3.其他药物,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利尿剂、治疗骨质疏松药以及他汀类降脂药等。利尿剂在促进排尿、减少血容量的同时,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造成抽搐。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如唑来膦酸钠等)抑制骨破坏,可造成低钙血症,诱发抽搐。随着对他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就包括抽搐。

当患者在服用以上药物后出现抽筋时,应咨询医生是否为药物副作用,必要的时候进行用药调整。▲

(责编:许心怡、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