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青岛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人民网记者 王宇鹏 赵敬菡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失能、半失能老人日益增多。医院无法养老,养老院无法就医,怎么办?为解决日益突出的社会化医疗照护问题,青岛市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该制度已在青岛实现城乡全覆盖,惠及人口820万。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惠及了医、患、机构三方。让参保患者得到实惠,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医疗养老机构得到发展,医保基金可持续,青岛是如何做到的?人民网记者对此进行走访调查。
失能失智老人实现“老有所护”
“这里住着比家还好。”住在青岛市福山老年公寓的老人可以享受到个人卫生清洁、穿衣、饮食、压疮预防、便溺护理等生活照料,更重要的是享受相应的医疗护理。这里除床位费、餐费等生活照料需要自费外,老人接受的长期医疗护理可以按照政策报销80-90%。
针对身体失能老人的不同情况,青岛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分为专护、院护、家护、巡护四种保障模式。“专护”主要针对重症失能老人,在二三级医院专护病房接受较高医疗条件的医疗护理。“院护”主要针对终末期或临终关怀老人,入住专业护理服务机构或具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接受长期医疗护理。“家护”和“巡护”是指参保人根据家庭实际和本人(家属)意愿,在家庭或没有医疗资质的养老院居住,由护理服务机构(或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失能老人们的手工作品王宇鹏/摄
青岛市城阳区的王大爷今年59岁,两次脑出血让他的生活半径囿于一张床的大小,胃管尿管长期插在身上,因肌张力过大,双臂常年举在胸前,无法进食、无法言语……这种瘫痪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两年。
同样年近花甲的妻子王大妈承担着照料的重任,谈起来苦处,王大妈眼睛红红的:“每天翻身好多次,预防褥疮,这不算麻烦。难的是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换管,必须得叫救护车,几个人抬下楼,很费力。”所幸的是,如今这项“麻烦”,有村医接手了。“一年1600元,村医不定期上门,给换管,给量血压,还指导我们怎么更好的护理。拿药、检查都不需要出门了,方便了太多!真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据城阳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伟介绍,王大爷享受的就是青岛市的长期护理保险中的“巡护”。“选择巡护模式的参保人可以享受医护人员上门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省去了在医院的床位费和生活照料费,节约了开支,也更有持续性。”
2017年1月1日,青岛市又试点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障范围,青岛失智老人在全国率先得到制度保障。青岛市社保局护理保险与定点社区管理处张雅娟处长介绍到,失智又称老年痴呆,照护难度极大,是老人中最弱势的群体,急需给予制度保障。青岛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并试行“失智专区”管理,重度失智老人享受到了平等、有尊严、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这是继2012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身体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后,在护理保险制度方面又一全国创新。
“失智专区”管理,即在定点护理机构内设置封闭安全、自由舒适的专门区域,用于专业照护失智老人。为满足失智老人不同层次的医疗照护需要,在“失智专区”中提供“长期照护”、“日间照护”、“短期照护”三种照护形式。“长期照护”,指失智老人入住“失智专区”长期接受24小时在院照护服务,重点解决家庭照料者白天晚上没有照护能力问题;“日间照护”,指失智老人在“失智专区”接受日间照护服务,重点解决部分家庭白天照护难问题;短期照护(喘息服务),为失智老人提供几天到几十天不等的全天照护,原则上一个年度不超过60天,旨在给长期照护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料者提供喘息休整时间,缓解长期照护压力,使其在工作、出差、生病、疲劳时得到短时间的帮助,适用于不同需求的老人,防止老人被迫长期入住机构,促使充分利用家庭照护资源。
“老爹们,来唱歌啦!”在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失智专区的活动室,失智专区主任段淑萍带着护理员们鼓励老人唱歌。十几位老人坐成两排,轮流走上前,带领大家一起唱歌。“团结就是力量……”不少老人都腿脚硬朗、口齿清晰。
失智老人进行合唱活动 赵敬菡/摄
记者询问一位老人,今年多大岁数、中午吃的什么。老人回答:“我63岁了,中午吃的面条。”但护理员却告诉记者,这位老人已经80多岁,中午吃的是三菜一汤。
段淑萍告诉记者,失智专区的老人比较特殊,有的看起来身体并无大碍,但其实精神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身体稳定性差,易摔伤;有的定位能力差,找不到床和厕所,大小便失禁;有的精神狂躁,离家出走;有身体或语言攻击性;有的性情乖张,无法与人交流……他们当中有解放战争中的老兵,有退休的警察和教师,但因为病患等变得不可理喻,生活质量直线下降,给亲人也带来了困扰。”
失智专区整洁的病房 赵敬菡/摄
张雅娟介绍说,实行失智专区管理,目的是让失智老人有一个自由又有尊严的生活场所。在这里,老人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医疗和生活护理。一方面,医生和护士医疗团队,负责老人的日常医疗护理。另一方面,经过失智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负责提供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抚慰、心里疏导等情感方面的全方位的护理。
在失智专区的病房中,每一位老人的床头卡都写明了姓名、性别、身体状况,“脑萎缩”、“心脏病”、“脑血栓”等信息提醒着护理人员注意事项;病房内的大衣柜,每位老人都有一列,老人的被褥等物品叠放整齐有序;在洗手间的墙上,老人擦脸、擦身、擦脚的毛巾分类挂放,旁边贴有老人的名字,以免混淆;在专区走廊的墙上,还张贴了护理员一天的工作流程,24小时分段展示工作内容和备注。例如:5点,老人起床前大小便、臀部护理、换尿裤、处理坐便器;7点,发放早餐、清洁餐具,备注提示:用餐时,注意观察老人面部表情有无异常,确保用餐安全;上午和下午都有康复锻炼,中午有午休,夜间还要进行4次护理,包括翻身、查被、帮老人大小便等……一位患者的女儿曾流着眼泪感谢护理员:“儿女没做到的,你们做到了!”
探索走出了社会化照护的新路子
失能老人们在公寓里集体活动 王宇鹏/摄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失能老人,他们衰老与疾病并存,压疮惨不忍睹,坏疽触目惊心,在长护制度建立前,许多失能老人面临医院不能养、养
老院不能医的“两难”困境,有的被迫常年住院,不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陪护负担,而且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了巨大的支付压力。”张雅娟说。
2012年7月,青岛市正式推出覆盖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青岛市在制度建立之初,基于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架构,实行医、护两个方面保障适度分离。在制度保障功能上,基本医疗保险以疾病救治为主要目标,侧重保障参保人的“病有所医”问题;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以医疗照护为主要目标,侧重保障失能老人的“病有所护”问题。资金来源是制度建设的关键。青岛市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一定比例划拨作为护理保险资金,独立建账,单独监管,单位和个人暂不缴费,有效解决了‘钱从哪儿来’的问题,使制度的创建成为可能。2015年1月,青岛市实现医保城乡统筹,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险合一”,长期医疗护理保险进一步将范围惠及到广大农村居民。目前,该制度已经实现城乡全覆盖,惠及人口820万。2017年1月1日,青岛市在全国率先试点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障范围,失能失智老人均实现了“老有所护”。
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取得了医患保多方共赢的效果,让参保患者得到实惠,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医疗养老机构得到发展,医保基金可持续。制度实施五年来,共有约4.5万名参保患者已经享受了护理保险待遇,平均年龄80.4岁,支出护理保险资金约12亿元。青岛市护理保险政策吸引了社会力量投入养老领域,目前全市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达623家,通过开展带有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临终关怀性质的服务,让1万多名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最后旅程,目前正在接受护理保险服务的失能老人约1.6万。
2015年,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荣获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奖,2016年荣获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提名奖,同年7月,人社部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将会用1到2年的时间,探索为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青岛成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15个试点城市之一。
关于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张雅娟说,青岛市将继续改革创新,今年正在以建立多元化筹资为前提,对护理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整合提升,着眼于国际上最新改革方向,探索建立“医、养、康、护”相结合的新型护理保障模式,更好地从制度上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以及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需求。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