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常见于老年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三大血液病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发,首发症状为骨痛、肾功能损害等。很多患者未及时选择血液科为首选科室,导致该疾病的误诊率较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教授, 主任医师景红梅介绍,熟悉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规律,有助于患者及早发现并及早干预治疗,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症状:80%-90%患者首发症状为骨痛
多发性骨髓瘤前期症状大致分为四种,分别是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痛。其中,首发症状为骨痛的患者占发病总人数的80%-90%,患者往往表现为腰腿痛,误当做腰椎病,久治不愈才到血液科就诊。严重患者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翻身、走路、打喷嚏都会导致骨折。
表现为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约占总发病人数的50%-60%,一半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蛋白尿、血尿等。不及时找到病因,可能会发展到尿毒症。
只有少数表现为贫血及出血倾向的患者才会到血液科首诊,如出现了乏力、易疲劳、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症状。因为贫血症状前期不明显,导致一部分患者在贫血情况非常严重时才到医院就诊。病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延误。
随着多发性骨髓瘤知识的普及,以及医生意识的提高,很多首选骨科或肾病科的患者被及时转移到血液科,得以在疾病早期接受治疗。
发现:免疫球蛋白异常要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鲜见年轻人群体。尚未发现有效预防的方法。有学者研究称,它的发生可能与病毒等抗原反复慢性刺激使人体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发生时,骨髓瘤细胞会“疯长”,在骨髓中的比例高达10%-90%,甚至更高。它不仅抑制正常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产生,使患者发生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还会抑制其它类型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因此,在体检中,如果发现尿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发生异常,就要引起重视。最好能到血液科进行血尿M蛋白检测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排查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足疗程化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延误治疗令患者的生存期缩短以及脏器持续受损,有些器官的损伤甚至不可逆转,比如肾功能。早期治疗的益处在于,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脏器器官损伤程度。目前,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问世,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已经由原来的2-3年延长到8-9年,有的甚至可以超过10年。
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医生会敦促患者进行足疗程治疗,以便于更深层次缓解病人病情。景红梅强调,多发性骨髓瘤应优选西医化疗方法,等病情稳定后,或考虑辅助中药治疗。
随着骨髓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可以视为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的慢性疾病,患者需在医生的用药指导下长期带瘤生存,并且能够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除了化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用药后,如果病情趋于稳定,且其它条件允许,医生也会考虑为患者进行自体移植治疗,提高病人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田晶)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