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睡起秋色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杨璞

2017年08月15日08:58 来源:中国医药报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古诗今译】

  小乌鸦的啼叫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伫立着。一阵清新微凉的秋风吹过,好像枕边有人用纸扇在扇风一样。

  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秋风瑟瑟的声音,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明媚的月色中。

  【诗词赏析】

  《立秋》是南宋诗人刘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时令感极强,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很巧妙。

  此诗精神全在一个“寻”字。写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

  首句写傍晚时景色的变化。起初小乌鸦还待在树枝上或屋檐上叫着,天黑归巢了,就再也听不到叫声了。天黑了,玉屏上的字画就看不见了,显得空空的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句诗中还藏着一个著名中药方——玉屏风散,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一书,由防风、黄芪、白术(炒)三味中药组成。可敛汗固表,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

  这首诗的次句写诗人躺在床上感受秋风的微凉。“新凉”中的“新”字写出了这种变化。当然这种感觉上的质变,也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第三句写夜里秋风由吹到停的过程。末句写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有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如“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

  【养生解读】

  立秋后,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啃秋”这一传统: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此外,民间还有“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贴膘”)的习俗。但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立秋无论是“贴秋膘”还是“啃秋”,都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立秋养生要“啃秋”

  这样“啃”更有效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孙刚介绍说,立秋过后,西瓜渐渐归属于反季节水果,这个时候,气候逐渐转凉,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贪吃凉西瓜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或者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啃秋”的时候不能再向夏季那样多吃冰西瓜了。

  大家一般“啃秋”都是啃瓜瓤,其实,继续往下的部分更有养生功效。西瓜皮又称“瓜衣”,共分三层:分别为“青衣”、“翠衣”、“白衣”。这其中的“翠衣”这一层,属于瓜皮中的“瓜肉”部分,用刨子刨下一片,放在亮处查看,其透明、青翠,犹如碧玉一般。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所著的《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把西瓜皮已经叫“西瓜翠衣”了。如果夏天感到头昏、睡不醒、周身乏力、吃什么都没味道,舌苔上还有一层厚厚的黄苔,吃些西瓜皮是最好不过了。

  此外,西瓜皮还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元代名医朱丹溪在其所著的《丹溪心法》中记载:“治口疮甚者,西瓜皮烧灰敷之。”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等,还有一些免疫系统疾病,也会表现出口腔溃疡的症状。所以,使用这些验方之前最好先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如果某处的口腔溃疡超过两周不愈合,最好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