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夏季头痛频发 偏头痛也可“冬病夏治”

2017年08月09日15:57 来源:新民晚报

夏季是头痛的高发季节。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杨建梅表示,许多人吹一吹空调、晒一晒太阳就会出现头痛现象,但大部分人都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直至影响到生活、工作才来就医,此时症状较重,治疗需花费更多精力。因此,专家建议,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而夏季阳气充足,正是缓解偏头痛的最佳季节,“老患者”可选择“冬病夏治”来进一步缓解症状。

九成人头痛过

好发于青壮年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内外偏头痛发病率均较高。据统计,全球90%的人在一生中都出现过或长期出现头痛症状,长期性偏头痛很有可能是重病的先兆,但经常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杨建梅主任介绍,偏头痛是一间断性反复发作的、以一侧头痛为特征的搏动性头痛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偏头痛已成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发布的世界卫生报告中将常见疾病按其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居第20位,并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根据欧美国家的统计,全球大约6-8%的男性与12-15%的女性罹患偏头痛。最常罹患偏头痛的年龄约在35-45岁之间,而且女性易罹患偏头痛的几率是男性的3倍。

杨建梅主任表示,偏头痛的诱因很多。首先是身体情况,月经、妊娠、绝经期、雌激素、缺镁、鼻炎、组织胺、疲劳、头部受伤、睡眠过少或过多都可引起头痛。第二,饮食如巧克力、烟酒、咖啡、牛奶、饥饿、柑橘类水果、冷饮、亚硝酸盐、高脂、味精、低血糖、饮食不规律等也可致头痛。第三,情绪激动与释放(周末与假期)、焦虑、烦恼、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易招来头痛。第四,天气变化(雷电/雨天)、高/低温、高湿度、高海拔、暴晒与强光、冷风、噪音、闪烁、彩色、气味等环境因素也可诱发。第五,过量维生素A、避孕药、硝酸甘油、西洛他唑、利血平、肼苯达嗪、雷尼替丁、前列腺素等药物可致头痛发作。

偏头痛也可“冬病夏治”

57岁的王女士三十多年前出现头痛,每月头痛5-6次,经常在不明原因情况下发生头痛,睡一觉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查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为偏头痛。近十年来,王女士头痛次数增多,每月头痛10-12次,头痛程度加重,发作时伴怕见光、恶心、呕吐、烦躁,经常晚上失眠,不能正常上班。对此,杨建梅主任建议,王女士可尝试“冬病夏治”来缓解偏头痛。

杨主任解释,冬病夏治疗法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养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如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等,在临床上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方可缓解偏头痛

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脑风”、“头痛”等范畴。历代医家对偏头痛多未设专篇论述,散见于头痛的相关内容。杨建梅主任指出,头痛之病名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所致。张景岳指出诊断头痛应辨别病程长短,病位表里,邪正虚实,并予以辨证治疗。

头痛的病因,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引起者,多由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外邪,以风为主,多挟寒、热、湿邪。内伤所致者,多与肝、脾、肾脏三脏有关。其发病初始多因风邪上犯巅顶所致,随着病情的发展,则多以肝阳上亢、瘀血阻络为病机。杨建梅主任介绍,中医传统方——颅痛饮方中的天麻、白芍、白蒺藜等中药材具有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功效,对于治疗偏头痛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叶雪菲)

(责编:李轶群、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