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为医生多点执业装上"助推器" 广东推出个人诊所医疗责任险【2】

2017年07月20日07:58 来源:广州日报

背景:

传统医责险保费贵 社区医院难承担

“在我国行医,一旦出了医疗事故,医生心理压力、经济负担都非常大。”省家庭医生协会会长张寿生说,因为医院、医生要共同面对的医疗风险多达六方面:1.医疗意外、并发症;2.药物的不良反应;3.猝死;4.特殊体质;5.输血感染;6.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大医院医责险保费过百万

“一出事,医患双方陷入纠缠,简直让人头大无比!”在广州地区一医院肾病科任副主任医师的严先生直言。2014年底,国家五部委发文,要求二、三级医院要购买医疗责任险,严医生与同行们都“松了一口气”,“哪怕每月要在工资里扣四五百元的保险费用,也认了。”严先生说。

省卫计委原巡视员廖新波告诉记者,当时根据五部委发文,广东要求到2015年底,100%三级医院、80%二级医院要买医责险,“到底真正有多少医院买了,确实不知道”。他指出,推进的最大问题是年保费很高,当年不算很大型的医院,年保费一般也要100万元左右,哪怕一年无事故赔付,次年保费打八九折,很多医院也觉得负担不轻。因此,医院出面买医责险,再将费用摊到医生头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廖新波指出,7月1日起广东实施医药改革,药品零加成,少的收入里10%要靠医院自我挖潜来弥补,医院管理者第一时间想的可能就是减员,这意味着医护人员更容易陷入事忙、人疲、出错的境地,预计医责险的投保热情会增加。不过,上述情况,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合伙人全科诊所等基层小医疗机构无关,因为上述医责险是大额险,动辄上百万元的保费,他们无力承担。

没有风险转移的能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们只好自保,日常只做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的诊疗,时刻准备着将棘手病人上转,几乎成为“慢病开药处”。省卫计委基层指导处调研员史明丽指出,这种情况与正在推行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70%~80%看病问题在基层解决形成了悖论。

国外医生多个人投保

“在国外,无论医疗机构多大、多小,无保险,不敢开业、不敢行医。”廖新波告诉记者,医疗责任险,西方国家称之为“医疗过失责任保险”或“专家责任保险”,如果诊疗过程总是出错,保费不断增高,最后可导致不能行医,只能转行如卖药去。

廖新波介绍,他有很多学医同学在美国,美国医疗机构的年保险额度在50万美元~1.5亿美元;美国医疗机构也会为聘用的医生投保,但医生个人投保才是主流。个人投保因从医专家不同、风险不同,保费分等级。产科在美国是医疗风险最高的专科,医生投保年费高达20万美元;其次是脑神经外科,保费最便宜的是病理科,因科技进步,失误率下降,平均保费约为1万美元/年。

有了保险医生会否行医不严谨?廖新波转述同学的体会说,保险转移了赔付风险,但更要求提升医疗质量、医者责任心,因为相当于医生要珍惜自己的品牌、口碑,否则连保障行医的医责险都买不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杨清然

(责编:许晓华、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