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学医不受待见了?培养质量和人才待遇亟待“双提高”

张盖伦

2017年07月13日08:39 来源:科技日报

  学医越来越不受待见了。社会上竟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吐槽。“这是不正常的现象。”1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果将提高医生待遇和提高医生受尊重程度这两件事情做好,不愿学医的情况就会有所改观。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就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这一专项工作出台的文件。

  “建设健康中国,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吴岩强调,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治本之策。

  从源头提升质量,让“规培”真正规范

  “在我国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51%,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坦言,医学人才成为制约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

  此次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吴岩介绍,院校教育是医学生培养的基础,要逐步实现本科临床医学类一本招生,提高生源质量;要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并加强质量评价。

  接受完院校教育的医生只是“半成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即“规培”,是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秦怀金说,欧美国家建立“规培”制度已经100余年,在我国,这一制度才刚刚起步。“‘规培’制度最核心的目的,是让我们本科毕业的医学生,能在三年左右的规范化培训后,达到大致相同的水准。”第一批559家基地医院,全部是三级甲等医院。国办发布的《意见》指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医学本科毕业生接受住院医师培训全覆盖。

  “最后,还要健全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吴岩说。从院校教育到毕业后教育再到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三管齐下,严把医生质量关。

  把急需人才培养出来,让医生待遇提升上去

  我国医学生数量并不算少,但是结构存在问题。

  秦怀金给出了一个数字:6.6%。这是我国全科医生占医生队伍总数的比例。“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一般是在30%到40%。”秦怀金坦言,这样一个医学人才队伍结构,和医改提出的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差距非常之大。

  全科医生是老百姓健康的守门人,而现在,它是我国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里的短板。问题一是出在供给侧,二是出在岗位吸引力。秦金林表示,要创新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培养、转岗培训等方式,多途径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另外,加大薪酬制度改革,使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能够得到有尊严的收入。”

  要提升医学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还得来点“实际”的。

  《意见》指出,要加快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现专业技术劳务价值。要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通过者直接聘任中级职称。要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等可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基层卫生计生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可直接考察聘用。(科技日报北京7月12日电)

(责编:许晓华、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