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其实也是一种病 蛀牙患者的饮食禁忌
据媒体报道,武汉刘先生特别害怕看口腔科,每每龋齿发炎疼痛,都采取拖延战术,严重时吃几片甲硝锉。近来,他又开始牙疼,强忍8天后,出现高烧、胸闷、全身乏力、红肿的症状。幸好及时送进医院抢救,才将刘先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可实际上,牙痛本身就可能患有牙周炎、牙龈炎等病,如果只是一味自行处置,很可能会因为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病情加重。对此,专家建议,不妨把口腔检查纳入体检,每年进行1-2次口腔健康检查,做到牙病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检查,口腔疾病基本会及时治愈
口腔疾病,也需要定期检查,在不少市民看来,这确实是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因为一般在体检套餐中,也极少见到口腔疾病的检查服务。
让你觉得最困惑的口腔问题是什么?如果出现牙疼,你会及时就医吗?多数受访市民表示,从来没有主动检查口腔,是否有问题,也不得而知。只有少部分市民表示,感觉牙齿疼痛时,会考虑用药,严重时会去医院就诊。
牙周炎、龋齿是困扰市民口腔健康的主要原因。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轻、中度的牙周炎,均有明显的牙结石及轻度的牙体松动,症状表现为,平时刷牙及吃某种食物时,常易出血、牙龈肿大、口臭、牙齿对刺激的食物过敏等。
80%的受访者认同“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但87%的受访者称“只有在牙齿出现了问题时,才会去口腔医院就诊”;还有52%的受访者选择了“即使出现牙疼,也会不予理睬,坚持一段时间”;会“寻求定期口腔检查”的受访者少之又少,多数受访者均表示从未定期检查口腔。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只要牙齿不痛、不出血、不松动、胃口好、吃嘛嘛香,牙齿就是健康的;刷牙时偶尔牙龈出血,口腔有异味,应该也无关紧要。殊不知,就在掉以轻心的时候,口腔疾病可能已经偷偷侵蚀到你的牙齿和全身,如不及时诊治,不仅会出现“满口牙齿掉光”的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引起全身性的疾病。
专家表示,国外对口腔的检查和保健就做得非常好,市民成年前由政府出钱进行口腔定期检查,长此以往,市民养成了口腔检查的习惯。如果定期检查,口腔疾病基本上都会及时得到治疗,等到疼痛时再去看医生,将面临高昂的治疗费用。
9岁孩童龋齿发生率达近九成
据了解,龋齿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越来越精细,龋齿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龋齿不仅危害人们的口腔健康,而且影响人们的全身健康。
专家表示,龋齿患者中尤其是儿童时期乳牙发生龋病,将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乳牙龋患发生率很高,到9岁可达87%,以后因乳牙脱落即无乳牙龋可言。恒牙龋在儿童6岁时患龋率已达22%,以后逐年上升,最高时在15~17岁,可达68%左右。因此,防龋工作是青少年中的一项繁重任务。
由于儿童得了龋齿后并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龋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记者了解到,目前,清远市人民医院已开展龋齿的预防工作,包括龋齿的预防保健及早期治疗工作,针对儿童及初出恒牙开展窝沟封闭工作。其过程一般请口腔科医生或经过培训的卫生保健人员检查。按象限顺序逐牙检查。对牙齿的点、隙、窝、沟等龋的好发部位要用探针做重点检查,必须经过探诊后,方可作出诊断。医生,建议儿童应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日发现龋齿,早期充填。浅层龋齿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阻止龋齿的发展,而且可以恢复牙齿形态及功能,同时淡龋操作简便,充填物不易脱落,而及时发现浅层龋是治疗龋齿的有利时机。
据了解,我国目前对龋齿提出“三级预防”要求:一级预防是指病因性预防,是以消除龋病病因为主的一种预防措施。为促进健康,搞好口腔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提高人们对保护好牙齿的重要性的认识,制订及实施营养摄取计划,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同时,采用特殊防龋措施,如对乳牙进行选择性窝沟封闭,采用氟化物防龋,初期龋的预防性充填。
二级预防是指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即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使用X线片早期发现龋齿,尽早治疗,防止龋病进一步发展,引起牙髓炎、牙根尖周围炎等。
三级预防是指防止牙齿功能障碍,促进康复。具体来讲,是指对于龋病引起的牙髓病、根尖周病进行治疗,目的是尽力保存牙齿,从而保存牙颌系统的完整性。龋病的三级预防中的重中之重在于一级预防,防病比治病更为重要。
■建议
每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口腔疾病是与人的生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着人一生的健康。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抚养子女、养老、传递人类文明和社会规范、健康保健和教育功能,因此,家庭在预防口腔疾病和口腔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长不注重口腔保健,孩子一般也很难会重视。专家表示,家庭口腔保健与家庭教育应当紧密结合,家庭教育有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互动性、血缘关系的亲密性、亲子教育的早期性、持久性等特点,可以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互补,在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家庭口腔保健在家庭成员间有良好的示范性。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让每一位家庭成员受益,应当在家庭生活中营造良好的爱牙环境,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等,让爱牙好习惯代代相传。
龋齿、牙髓病、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疾病,发病率非常高,早期牙病一般无症状,往往被忽视,等到症状比较严重时,治疗难度和费用大大增加,牙病早期治疗可节省数倍费用和时间,而且痛苦最小。专家呼吁,不妨把口腔检查纳入体检,每年进行1-2次口腔健康检查,做到牙病早发现早治疗。
所谓“定期口腔检查”,就是在没有口腔疾病或自己没有感觉到有口腔疾病的情况下,进行的口腔健康检查,而不是已明确自己有牙病或牙痛,才去就诊。专家认为,如果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口腔疾病,及时治疗口腔疾病。检查时,医生还会根据口腔健康状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控制口腔疾病的发展。此外,定期口腔检查时,医生还可发现一些全身性疾病在口腔的表征,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链接
蛀牙患者的饮食禁忌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一副是恒牙,恒牙会伴随我们的一生。牙齿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牙齿也会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如龋齿就是常见的一种牙齿疾病,有蛀牙会影响进食,蛀牙的人在饮食上有哪些禁忌?
1.坚硬粗糙食物
长期进食坚硬粗糙的食物容易磨损牙齿和牙龈,在咀嚼的时候会震到牙神经,很容易“唤醒”龋齿里面的神经,引起牙痛。炒花生、炒蚕豆、炒黄豆等炒货和粗纤维蔬菜如芹菜、竹笋、韭菜、生胡萝卜等,以及炸猪排、烤羊肉等油货都要少吃,尽量不吃。
2.酒
酒里面都含有酒精,喝酒后会刺激牙髓神经,引起疼痛。宝宝如果有蛀牙,千万不能喝酒精性饮料。此外,兴奋性饮料如咖啡、可乐等也有类同作用,也不要喝。
3.酸性食物
龋齿的形成与酸性食物有关,酸性食物在牙缝里面堆积,产生过量乳酸,腐蚀了牙齿表面形成龋洞。所以酸性食物会增加牙齿被腐蚀的程度,使病情加重。石榴、杨梅、酸枣等食物,在吃过之后一定要漱口,将牙缝里面的食物残渣清理干净。
4.甜腻食物
甜腻食物是产生酸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蔗糖,它是导致蛀牙的罪魁祸首。糖分在口腔里面如果没有被及时清理,就会产生酸,它会使部分的硬组织发生坏死、脱矿,牙齿表面的透明物质被侵蚀,牙釉质也随之变色。甜腻食物还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