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肺癌康复五大支柱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 吴楠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室副主任 刘金英  本报记者 张杰

2017年06月19日07:59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专家简介
  吴楠,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刘金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室副主任、副主任营养师,中国疾病非药物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编者的话:与肺癌“共舞”,除了积极配合治疗,还要重建健康心态和良好生活方式,有工作能力的人要适时量力回归社会。本期,我们请专家从术后复查、饮食、家庭护理、运动、回归社会这五方面,为患者提供一份康复指南。

  

  复查——

  因人而异遵医嘱

  无论是胸腔镜微创手术还是开放式手术,现在的肺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都比较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吴楠教授说,多数患者会在术后4~5天出院,个别患者甚至第3天就可出院回家。出院后最重要的就是定期复查。    

  复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针对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来说,术后1个月要进行基线复查,通过CT、B超等进行评估,记录肺部手术后的基本状态等。由于肺癌术后两年内是复发转移的高风险期,因此,基线复查后,通常每3~4个月就要复查一次。两年后需要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和危险因素,决定后续是否延长复查周期。若判断为低危,复查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至每半年一次;若判断为高危,则需要继续保持每3~4个月复查。第二种情况是针对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这是一种手术治疗前所做的全身化疗,目的是使肿块缩小、及早杀灭看不见的转移细胞。通常在化疗后2~3周进行评估,视病人情况判断是否达到手术要求。不管哪种情况的复查,吴楠都强调说,每个人的具体复查时间因人而异,需要请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饮食——

  不求滋补要均衡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室副主任刘金英说,不同于胃肠道手术,肺癌术后第一天即可恢复饮食,营养摄入没有障碍,只要本着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原则即可。    

  具体而言,麻醉清醒后8小时即可饮水,12小时可进流食,让消化道逐渐适应,恢复消化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胸腔引流管通常在24~48小时就可拔出,术后次日的午饭和晚饭就可进半流食,要求清淡,适当添加优质蛋白。鸡蛋羹、龙须面、面片汤、肉末碎菜粥等都可以。48小时后可改成普食,也就是平常吃的食物。不必强调滋补,只求饮食正常。烹饪方法推荐蒸、炖、煮、烩,注意少油、少盐。术后饮食要少食多餐,每天吃5~6餐。一顿吃太饱会导致膈肌上移,影响呼吸功能。加餐可选择温热的复合果蔬汁,比如,紫甘蓝、绿叶菜焯水,加胡萝卜、苹果一起榨汁。    

  有些患者术后一个月左右要进行放化疗。中间这段时间非常宝贵,要做好营养储备,应对化疗可能带来的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全身反应。原则上要求营养均衡,鸡、鸭、鱼、奶等优质蛋白不能少,每天一个鸡蛋是“标配”;蔬菜每天至少摄入500克,深绿色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白菜、西兰花、芥蓝等)各占一半左右,配上适量菌类和根茎类蔬菜;应季水果每天摄入200~250克,种类不少于2~3种。    

  关于日常饮食,建议每日摄取的食物种类达到15种,红肉每周不超过500克,加工肉制品最好不吃。限制精加工食物,主食可选能量密度较低、饱腹感强的五谷杂粮,实在难以下咽的话可适当粗粮细做。肺癌患者适合吃补气、滋阴润燥的食物。前者包括红枣、山药、桂圆、莲子、羊肉等,后者有银耳、百合、黑芝麻、苹果、梨、小米、赤小豆、鸭肉等。▲

  

  照护——

  身心照料都顾及

  家人是患者的强大后盾,要提供良好的家庭照护和心理支持。家庭照护方面,保证房间清洁、安静、阳光充足,定时开窗换气,避免直接吹风;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避免着凉;外出时为患者备好口罩,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吴楠说,肺癌患者康复期感染几率不太高,不必过分担忧。术后可能有气短、咳嗽、伤口疼痛等不适,有时一开口或吸入一点凉风就拼命咳嗽,手术侧胸壁伤口早期有疼痛、烧灼、针刺或过电感觉。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常会逐渐减轻、消失,早期可遵医嘱用一些镇咳、镇痛药物。气短可随功能锻炼加强逐步缓解。    

  心理支持方面,亲友应给予鼓励和无条件关怀。吴楠说,有些亲友过度关心,忙忙碌碌围着患者转,让对方产生“绝症心理”,还有的瞒着患者,不告知实情。建议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给予不同的关怀。有些患者需要倾听者来陪聊,协助自己尽快回到正常轨道;有些患者不愿多说,不妨随时观察其精神状态,掌握内心活动,避免情绪波动。刘金英指出,亲友可以鼓励患者加入病友团,多与抗癌明星交流。    

  关于要不要告诉患者真实病情,不少癌症亲友很纠结。刘金英建议,除非是内心特别坚强、有主见的人,否则都不要直接告知,而要给一段缓冲时间。她在3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发现,癌症患者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理问题,对自己的疾病进程、治疗结果等特别担心。这种心理负担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影响胃肠道运动和消化液分泌,对治疗有负面影响。不妨先告知“情况有点不好”,然后慢慢说出实情。如果烦恼、焦虑情绪难以缓解,要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

  

  运动——

  量力而行走出去

  吴楠说,不应鼓励患者长期休病假或闷在家里,而应快速进入康复锻炼阶段。研究显示,康复训练可改善肺癌患者的活动耐量,促进肺复张,减少呼吸症状。晚期肺癌患者的肺功能还是一项独立预后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每增加50米,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约13%。    

  刘金英说,术后1~7天患者就可离床活动,可由家人搀扶在病房走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一些体格不错的患者可以带着引流瓶下地活动。若患者年老体弱、无法自主活动,不妨“少次多动”“被动活动”,即每次活动几分钟,每天累计达到半小时,家人可帮着按摩腿部、辅助勾脚、拍打肩背。深呼吸运动对肺癌患者的康复有利,具体就是做腹式呼吸,挺胸时深吸气,收腹时深呼气,可改善胸腔有效容量和呼吸功能。    

  吴楠建议,出院1周左右就应快速进入康复锻炼阶段,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走出去,开始小运动量的锻炼。比如,最初可以爬楼梯2~3层,每天2~3次,或快步走500~1000米。活动强度以心率100~120次,微微有些气喘为宜。适应后可逐步增加运动量,比如快步走增加500~1000米的距离。康复锻炼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有些人身体基础好,很快就能恢复到术前的状态。有些病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到公园、郊外或空气好的地方锻炼。▲

  

  回归——

  积极工作找自信

  在康复阶段,有的患者成天担惊受怕,难以摆脱阴影,失去信心,自我封闭,生活一团糟;有的人更加尊重生命,珍惜亲友,积极回归社会工作。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主席赫宁教授就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她曾与学生出了很长时间的门诊,随后返回病房给自己做化疗。学生很惊讶:精力充沛、满负荷工作的老师竟是一名病人。吴楠说,很多患者出院后心态积极,身边人都说“没啥变化,看不出来做过大手术”。这种认可能增进自信,有利于机能恢复。“有位大学教授,出院后没多久就回到实验室工作。他说自己不觉得累,精气神反而更好了。”肺癌术后2~3周通常就恢复正常了,1个月的复查后基本就能应付日常工作。建议患者要为自己设定重返工作的目标,从半天或相对轻松的工作开始,逐渐回归社会。老年人也要该干嘛干嘛,尽快回去找老伙伴跳舞、下棋,到社区做义工等。▲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