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北京朝阳启动中医药传承工程,培训基层医师

名中医进社区 沉下心带徒弟

王君平  朱峻仪

2017年03月21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中医重师承教育,不师承,很难会看病。有鉴于此,北京市朝阳区启动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工程,鼓励名中医下基层带徒弟,服务社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中医服务。那么,如何让名中医能真正沉下心带徒看病?师承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下去?基层如何留住培养出来的中医医师?

  

  中医师带着徒弟在社区出门诊,这股热潮如今遍布北京市朝阳区。

  日前,朝阳区第五批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工程启动,33名中医师带徒43名。目前,已有111位名中医先后建立171个基层工作室,对217名社区基层医师开展学术传承教育,区内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家区直属医院实现了中医专家全覆盖。

  科班中医为啥回炉再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资质并不差,本科学历很普遍,硕博比例也不低。为什么科班出身的医生们还需跟师学习呢?

  师承教育一直是传统中医教育的主流形式。相比中医院校教育,师承模式将临床与教学相结合,实践贯穿始终,搭建起理论与临床转换的桥梁,口传心授,在临床中学临床,学的是望、闻、问、切的本事。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淑然教授认为,中医不师承,很难会看病。学生在大学所学多为书本知识,没有临床体会。老师说脉象、舌象时,学生都瞪着大眼睛不理解,难以搞清弄懂。在师承中,老师可以就个案给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这到底是寒症还是热症?还是寒热错杂?案例教学让学员一下明白了。

  “当你亲身把脉时,碰到相似脉,你会开始犹豫。”北京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石珺说,这时候,如果旁边有个有经验的人,给点悟了,那么这种直观、即时、生动、对症的参悟、辨证体验是书本难以比拟的。

  奥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孙秋苗是硕士学历,一直学中医理论,一毕业就到社区,发现书本上的病症在临床上很少见。通过师承,她不再是“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在临床上要活学活用。社区的几位大妈夸她会看病,让她兴奋了好几天。

  中医的核心在辨证。即使医生基础理论很扎实,不会辨证,照样无法看病。“学习辨证最好的方法就是临床跟师。”北京垂杨柳医院医师于彦表示,中医很灵活,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功效。如附子、肉桂,能补火祛寒、壮阳补肾。若是补火温阳,剂量要轻,5—10克即可,用之太过,则易形成壮火,反而耗气。有些初学者不懂医理,不谙药性,加重药量,一旦药证不符,救治起来就比较麻烦。

  名师出高徒。朝阳区本着“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下基层专家来自全市三级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本部、朝阳区优质民营中医机构,均具备25年以上中医药从业经历、5年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资质。基层学术经验继承人来自朝阳区的区直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遴选条件为:年龄40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高年资住院医师,硕士以上学历者可以不受年资限制。

  师承教育会不会走过场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师承教育容易走形式,轰轰烈烈拜师,发文章就算出师,对学习过程没有追踪考核机制,不知道学生到底学了没有。朝阳区卫计委中医科科长冯传有表示,对此首先是完善监管机制,由朝阳区中医协会作为第三方进行监管,不仅考核学生,也督查专家出勤率,并且量化各考核指标,做到有据可查,有款可依,精细化管理。

  月有大课堂、季度有督查、半年有考核、年终有答辩,朝阳师承模式的精髓在于注重过程管理,建立精细化追踪考核体系,保证传承有效。学习期间,通过论文、医案整理、学习心得对继承人进行严格的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出师考核。每年将编印区级师承工程资料汇编,如实记录师承工程走过的路。

  师承工程能否保障顺利进行,奖励退出机制必不可少。区级师承方案中规定,师承经费由区政府专项经费保障,每位下基层带教专家带教津贴3万元/年,其中0.6万元基础教学津贴全额发放,2.4万元下基层带教津贴,按照专家下基层出勤率发放。完成三年的师承教学任务后,经过严格的出师考核,每出师1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奖励指导老师6万元,同时出师2人,奖励指导老师10万元。

  根据考核情况,及时拨付各类师承经费。优秀年度考核学员、优秀出师学员和优秀指导老师给予相应奖励。建立退出机制,对不能兑现承诺或因身体原因,无法完成下基层带教工作的指导老师予以退出,对年度考核不及格等各类不宜继续培养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予以淘汰。因身体原因退出指导老师1位,2名学员因出国离职,1名因年度考核不及格被取消学术经验继承人资格。

  截至今年2月底,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已经超过1800万元。

  建立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这是朝阳模式中医传承工作特点之一。指导老师每周1.5天的带教时间,必须有半天在徒弟所在基层单位出诊带教,1天在本单位带教。学术经验继承人每周到指导老师所在单位跟师两个半天或一个整天,学习更多典型病例,保证传承质量。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促进了基层一线中医师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的双提高。这种“双向交流”模式助力了中医专家、青年医生以及社区百姓的共赢。

  冯传有概括为:专家下基层、徒弟长本事、基层提能力、医院减压力、财政可持续、百姓得实惠、薪火永相传。

  社区中医能否扎得下根

  光熙门北里社区的张秋丽感受到了“师承工程”的成果。她平时工作很忙,肩周炎一直困扰着她。“西医表示只能手术治疗,来社区中医治疗却很有效果。”她担心这批社区中医人才会被挖走。

  如何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中医队伍,让社区中医扎得下根?朝阳模式把师承作为中医继续教育的一部分,“砺剑工程”紧跟而至。朝阳区“师承工程”每期继承人跟师期限为3年,之后拟用5年的时间分批次培养100名“德才兼备、一专多能、针药并用、内外兼修、衷中参西、能防善治、懂医识药”的区级中青年名中医。通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直属医院、民营中医机构的三阶段轮训,让青年医生既磨砺医术,又磨砺心智。

  “砺剑工程可不是闹着玩的。”从取得区、市级中医传承出师证的人员中本着自愿、择优原则,遴选轮训医师。每位轮训医师将在本单位以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属医院和优质民营中医类医疗机构组成的轮训工作站各轮训6周,每周两个半天在轮训工作站出诊,每类轮训站均有严格考核指标,出站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个站继续轮训。根据三类轮训工作站考核成绩,推选出朝阳区中青年名中医,给予相应待遇,让出师人员有展示知识和技能的平台,留得住人才。

  朝阳区东坝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刘宏伟坦言:“长期在社区的环境里,患者比较熟悉,思路会僵化,学习的脚步会放慢。但到一个新环境,接触陌生患者,医生会自发鞭策自己,继续学习,有利于拓宽整疗思路,加速医生成长。”同时,通过轮训让青年医生切身感受,学习不同等级、类型医疗机构的模式,取其精华;也让青年医生能更客观地评估自我能力,找准自己的定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裴晓华教授认为,中医根在临床,临床在基层更接地气。相对于专科诊治的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可以全科诊疗,治疗手段也更丰富。社区医院便于对慢性病全程调控,采用药物、饮食、运动、心理等治疗手段综合调控,能更好发挥中医在慢性病上的绝对优势,中医在社区大有可为。

  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楠呼吁,国家应给予社区医生更好的激励政策,因为师承培养出的青年骨干医生能把常见病、慢性病的病人吸引住,对分级诊疗和盘活医疗资源配置都有利。

  冯传有表示,关键在于完善用人机制和薪酬待遇,人尽其才,多劳多得。基层中医要有上升空间,才有动力练就一身硬功夫,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在社区真正扎下根,才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好中医。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21日 16 版)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