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任何年龄都会发病 控制不好可能失明

别让青光眼偷走视力

主讲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任泽钦

2017年03月20日08:08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的致盲因素,仅次于白内障。目前,全球共有近7000万青光眼患者,到2020年将达近8000万。我国的青光眼患病率大约为0.21%~1.64%,随年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40岁以上为1%~2%,65岁之后可达4%~7%。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2100万青光眼患者。 

到底什么是青光眼?一般青光眼有哪些症状?得了青光眼怎么办?

青光眼早期易被忽视

最近,一位50岁女性患者,因为“左眼视物模糊”来我院眼科就诊。检查左眼视力0.16,眼压47mmHg(正常值为10~21mmHg),经各项检查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左眼的视功能损害已经非常严重,视野呈现青光眼晚期的管状视野。可就在5个月前,她曾因为眼睛不舒服到某大医院就诊。那个时候,她左眼视力还有0.8,视野也是正常的。当时医生建议她做左眼手术,但她觉得没有大问题,就没有去做手术,后来连药也停了。正是因为她的“不在乎”,左眼视神经乳头杯盘比从0.3+扩大到0.9,视野也从正常变成了管状。更可怕的是,她的视力再也无法恢复之前的状态,只能从中间一点点光亮的地方看这个模糊的世界,就像从小管子里看东西一样。

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眼病。它作为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通常被称作“盗取视力的小偷”,或被称作“沉默的致盲性眼病”,疾病初期因没有症状而被忽视,只有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才会出现患者可以察觉的症状,然而此时视觉非常重要的部分已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50%的发达国家患者、90%的发展中国家患者在早期,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因此未能得到及时诊治,导致失明。

青光眼所致视力损伤不可逆

青光眼是“视神经病变”,神经组织损伤后很难恢复,因此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对于青光眼的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其次,青光眼会有“视野缺损”,“视野”通俗一点儿讲就是我们所说的“余光”,我们很难会注意到自己的“余光”出问题。所以,很多类型的青光眼病人早期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会使视野逐渐缩小,最后导致失明,这也是这个疾病最可怕的特点之一。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甚至中期,视力都不受影响,毫无症状,可就在这不经意间,他们就已站在失明的悬崖边。

出现“虹视”现象应尽早就诊

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种类型。根据症状,又可简单分为眼压急性升高者和眼压慢性升高者。眼压急性升高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眼痛、同侧头痛、虹视、视力下降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眼压慢性升高者,大多没有什么自觉症状,往往到了视野显著缩窄或视力下降的晚期阶段才发现患病。但临床上会注意到一些特殊症状:如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行动不便(视野太窄);年轻人近视度数加深过快;有些小孩表现为“黑眼珠”变大或双侧“黑眼珠”不等大、畏光、流泪等症状。 

青光眼发病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会发生。出现以下情况,患者应尽快到医院检查:眼睛酸胀,有疼痛感,可能还伴有头痛;一过性虹视、雾视现象,看灯泡等发光体时,周围出现彩虹似的光环;有青光眼家族史,同时出现可疑症状者;眼球变硬,缺乏活力与弹性;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另外,老年人、糖尿病人、患高血压或低血压症的人也属于高危范畴。他们的视神经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对眼压的耐受更差,形成青光眼。

早诊治可降低致盲率

“很多患者对待青光眼有两种极端态度:一种是对自己的青光眼病很不在乎,任其发展,不闻不问;第二种是对自己的青光眼病过度紧张。”这些都是对青光眼缺乏了解所致。 

青光眼虽不能根治,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青光眼这个光明的“隐形杀手”并非无计可施,通过合理治疗,能很好地控制发展,关键是要早发现,早诊断。青光眼的治疗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将眼压降低到一个安全范围,可以最大程度地延缓视神经损伤的进展,将视功能维持在较好水平。当确诊青光眼后,医生会制定一个详尽的治疗计划。青光眼的治疗注重“个体化”,患者应切忌“横向对比”,盲目参考他人的治疗,以免延误自己的病情。另外,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有规律的生活,不要整天忧心忡忡。青光眼失明的过程很漫长,所以我们有的是时间去诊断、去治疗,不会明天、一个礼拜之后就失明,思想负担太重,反而增加疾病负担。临床上也不乏一些几十年的“老青光眼患者”,通过适当治疗和随访,疾病进展极为缓慢。▲

(本讲座由本报记者郭萌整理)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