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让三地医疗资源协同起来

2017年03月17日09:02 来源:北京日报

  如何有机整合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这是三地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做好区域医联体工作”、“推进医保医疗医药资源一体化利用”、“呵护三地百姓健康”……诸多“好声音”引人深思。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回应好百姓医疗诉求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具体内容。目前来看,三地在卫生体系、筹资水平、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可以说落差较大。一方面,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每百万人口拥有的三级医院数量大约相当于河北的3倍多;另一方面,京津两地特别是北京的三甲医院不堪重负,大量外来人口尤其是河北群众扎堆现象严重。与此同时,河北又面临很多医院“吃不饱”的尴尬。将三地医疗卫生资源放在协同发展的大棋盘上统筹谋划,十分必要。

  事实上,三年来,医疗一体化也一直充当着三地协同发展的“探路者”,京津冀医疗合作不断取得突破。数据显示,北京市已有50多家医院与天津、河北150余家医院机构开展合作,累计派出合作医师1000余人,接诊患者约7万人次。但不少难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三地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卫生计生规划不相衔接,医护人员交流也没有成气候。究其原因,还在于人们的传统就医习惯根深蒂固,“到北京看病才放心”的心理仍相当普遍,更何况体制机制障碍尚未破除,医保资金外流、医护人员薪酬福利等现实约束也客观存在。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盘活整合三地医疗卫生资源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靠一纸命令一步到位,而必须顺应行业发展规律,强化规划引导助其加快生长。具体说来,或可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是“物”的资源逐渐共享,比如医疗设备的升级、医疗器材的更新、医学技术的传帮带等;其二,是“人”的资源逐步互通,比如医护人员的交流挂职、培训课程的相互切磋等;其三,是体制机制的互联分享,比如在系统管理上、在体制改革上、在科研投入上等等,三地可否相互借鉴、携手攻坚?可以肯定的是,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三地医疗一体化可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经济越发展,生活水平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强烈。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有余,进一步让三地医疗资源协同起来,势在必行。一个更为科学更有保障的医疗卫生体系终将惠及三地百姓,也终将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京津冀民生服务保障体系打下更坚实的根基。(汤华臻)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