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图案上烟盒”还要提多少年
王怀 申绘
病变的肺、穿孔的咽喉、烂掉的牙齿、畸变的胎儿……这些图片让人触目惊心。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看来,把这些“重口味”图片印在烟盒上,是最行之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控烟方法。从2011年到现在,吴明已连续7年提交这个提案。“烟盒上印警示图案会直接影响香烟的销量,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推,阻力很大。”(3月11日央广网)
围绕烟盒该不该印“重口味”警示图片的争议,其实质是控烟与烟草经济利益的角力。如果控烟被摆在第一位,烟盒印上“烂肺”,应是顺理成章之事。反对者并不直接说“烂肺”图片是否有助于减少吸烟,而是说“图标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观感不雅、不文明。但在笔者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拿“文明”说事,那这样的“文明”其实是假文明。在让人的肺“烂掉”面前,观感或“传统”不值一提。并且,烟草能“烂掉”的又岂止是肺。保护、拯救人的健康,难道不比观感和所谓的“传统”更为重要吗?
如果说,传统观念忌讳恐怖、不吉利,而警示的意义正是希望吸烟者感到不舒服,进而减少肺癌等“恐怖”问题的发生。何况,“传统的”不等于就一定是硬道理。现在的各种危险化学品仓储地,都有骷髅图案的警示标志,从没听说存在什么“传统”的障碍。
最新数据显示,已有105个国家或地区要求烟盒上带有图片警示标志。截至2016年10月,在烟盒上采用图片警示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覆盖全世界58%的人口。一些国家采用“恐怖”警示图标后,吸烟率明显下降。比如,乌拉圭7年间下降26%。
而国内的一组数据是:肺癌在肿瘤新发病例中占17.1%,死亡病例中占21.1%,已成为我国的头号肿瘤杀手。这种背景下,烟盒上印警示图标的提案连续提交了7年仍未果,岂不是对国民健康的严重不负责任?不错,烟草经济确是一个“支柱”,但如果是以牺牲国民健康来换取,这种经济价值难道不需要打上一个问号吗?(马涤明)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