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截肢保命还是舍命保全?过半舍命者不愿成拖累

2017年03月01日08:31 来源:广州日报

“曾经有一条烂腿摆在我面前,我想努力去救治却又无能为力,看着他即将在痛苦之中走完一生……”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朱越锋的一条微信朋友圈截图在网上引起了大讨论。

让朱越锋如此扼腕叹息的是一名80多岁的患者,因动脉闭塞未及时就诊,右小腿严重感染并伴有剧烈疼痛,必须截肢才能保命。但家属召开家庭会议后,坚决不同意截肢方案,认为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

舍命保腿,还是截肢保命?要生命的质量,还是要生命的长度?记者问卷调查发现,近八成受访者表示愿意截肢保命,仅有17%受访者表示要舍命保腿。为何要舍命?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想成为家人负担”这个理由。

案例1:七旬老人担心“死无全尸”拒绝截肢

“这个选择,看起来容易,但其中的纠结,非患者和家属根本不能体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林少芒教授说起那些面临选择的患者,感慨万分。就在2016年,林少芒所在的血管外科收治了约1000例患者,其中10个患者因为没有及时就诊需要截肢。林少芒说,突然要在保腿还是保命之间做选择,没有人能轻松做决定,不过大多数患者听了医生的解释都会选择截肢保命。

但的确有一些无法面对截肢的结局,最后选择舍命保腿的个案。75岁的林慧珍(化名)是其中之一。林慧珍来自潮汕地区,2016年初,因脚痛检查出动脉闭塞,双腿供血很不好,泡脚后被烫伤导致感染,病情迅速恶化,截肢不可避免。老人宁死也不愿截肢,但让林少芒意外的是,他孝顺的儿子态度很坚决地要求保腿。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截肢,老人去世时就是“死无全尸”。不到一年,老人因为感染而去世。

“保腿还是保命,也是部分糖尿病患者要做的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小燕教授说,在我国,因糖尿病足而导致的截肢率仅次于因车祸而导致的截肢率。在他们科,每年都有5~6个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截肢。

2015年的夏天,当时只有70岁的表演艺术家王粤东(化名)来到了陈小燕的门诊。因为糖尿病控制不良,他出现了严重的糖尿病足。陈小燕检查时发现,他的双腿已经发黑,出现了坏疽,必须截肢。如果不及时截肢,坏疽还会进一步扩散,截肢的部位还要上升。可是,王粤东坚决地摇起了头:“我不截肢!我不舍得这双腿,如果没有腿,我也不想活了。我不能接受没有尊严地活着。”

陈小燕又找陪同他来的学生谈。学生这时才告诉他,这已是他就诊的第四家医院了。此前,他们已经在广州辗转看了三家医院,三家医院的诊断都是需要截肢。

“这样一辗转,三个月就过去了,治疗就被延误了。”陈小燕很痛心。糖尿病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病情发展得很快。如果又有动脉闭塞,最快的,一周以内,血管坏死就可从脚趾发展到大腿,甚至因为感染而引起败血症,最终导致死亡。

案例2:表演艺术家不愿截肢“没有尊严”活着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澄宇也经常直面患者“截不截的选择痛苦”。“在我的病房,正好有一个这样的患者,很可惜。” 他说。张腊梅(化名)来自江西,今年68岁。两个星期前,她发现腿痛得厉害,过了一两天,两条腿开始发黑。一星期后,她来到广医三院就诊,才知是急性动脉闭塞。如果在24小时内疏通,是可以挽救双腿的。但由于拖得太久,截肢在所难免。她需要截掉小腿以下的部分。

一听到要截肢的消息,张腊梅哭了。她说她接受不了年纪这么大了还落得个肢体不全的下场,更不愿成为家人的拖累。

老人的儿子却来“求情”,求他给老人做疏通血管的手术。可是,老人的腿单靠血管手术已回天乏力。尽管在接受治疗,老人的病情仍然迅速恶化,一个星期后,老人看自己的双腿变得更黑,疼痛也进一步加剧,终于同意做截肢手术。这时,她的血管坏死的部分也增加了。最后,张腊梅接受了截肢手术,但截肢范围扩展到了膝盖以下的部分。

案例3:不愿拖累家人 患者犹豫一星期

走访:做选择没那么容易

问卷中大部分人选择了保命,然而,真正面临抉择时没有那么简单。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挂号大厅,记者采访了一名58岁、准备挂号看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她说,她不会选择截肢。她说,她的儿子在国外,老伴去世了,如果截肢,谁来照顾她?她截肢后,不可能去国外生活,也不希望儿子丢下事业和家庭回来。“我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如果下半生行动不便或要坐轮椅,一定会生不如死”。但另一名55岁同样也是看糖尿病足的女患者却爽朗地回应:“截就截!”她说,如果发展到要截肢,会遵医嘱接受。“好死不如赖活着。我有一个邻居,戴着假肢,行动也还自如。到了那一步,我就向他学习。”

究竟如何选择,对患者家属而言,也是一种煎熬,家属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决定。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挂号大厅,陪父亲来看动脉闭塞的何先生坦承,这真的是一个两难选择。他说,他父亲78岁了,下肢动脉硬化比较严重,每天都很疼。无论截不截肢,父亲都太可怜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不截,会危及生命,这种痛也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如果截,他一个人怎么生活?根本没有人可以天天照顾他,保姆又请不起。”而另一位陪母亲看下肢动闭塞的何女士则说,万一母亲需要截肢才能保命,她和家人一定会全力支持。“妈妈对我而言太重要了。”她说,母亲一辈子乐观坚强,万一需要截肢,照样可以把下半辈子过得有声有色。

专家:对截肢不必过于悲观

“对于患者和家属的任何一种选择,做医生的都是理解的。”杨澄宇分析,任何人对于因为截肢所带来的肢体残缺,都需要有一个接受过程。尤其是因为动脉闭塞和糖尿病这种看似不会“马上要人命”的疾病而需要截肢,很多人更接受不了。但残酷的是,时间就是生命。

陈小燕分析,那些舍命保腿的患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截肢后的生活过于悲观。她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即使截肢了,只要坚持规范的康复训练,通过安装义肢,照样可以恢复很多生活上的功能。“这种选择当然是痛苦的。我们的原则是腿能保尽量保,能少切尽量少切,”林少芒介绍。(记者黄蓉芳)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