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解决精神科医生缺口既需财力支持也要观念更新

剑客

2017年02月11日08:45 来源:羊城晚报

  据媒体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精神科医生数量面临着巨大缺口——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共2.77万人,按照需求测算,可能要有4万以上精神科医生才能基本满足最初级需求。随着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精神科医生紧缺不仅是医院之间的问题,更成为社会问题。

  4万医生才能基本满足最初级需求,现实却只有2.77万,三分之一的缺口不可谓不大。这样的数据除了反映精神科医疗力量的短缺,也意味着大量有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的人群游离在治疗体系之外。于是, 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伤人的案件和抑郁症患者自杀的事件难免常见报端了。

  精神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政府财政支持的依赖程度非常之高。一方面,精神疾病本身会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很多精神治疗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削弱患者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其治疗过程比较漫长,对家庭经济的压力也比较大。正因为此,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往往比较拮据,不少患者未能入院接受治疗,又有不少家属逃避接患者出院。精神病医院依靠自身能力创收的空间也极为有限,医院设施乃至医生待遇高度依赖政府财政的补贴。

  社会观念的偏见,也对精神科医生和患者有着不利影响。结识一个心血管专家或是骨科专家,可能让人欣喜有加;但一个精神科专家,或许就不那么受欢迎了——很多人都不愿意与“精神病”三个字沾上关系!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精神病”是一种羞于启齿的疾病,您瞧瞧,就是平日里大家骂街,张口就来“神经病(精神病)”,有谁个骂“糖尿病”“心脏病”的?

  财政支持的不足和社会认知的偏颇,一方面影响精神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人员更替:2015年,武汉一个区精神病院院长向媒体诉苦,10年间,医院16名医生未新增一人,人手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对患病人群的就诊意愿产生负面影响:不愿意承认有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拒绝接受相关的诊断和治疗。然而,后果却不因人们的讳疾忌医而消失,未能接受正规治疗的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经常伤及无辜,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而抑郁症患者的自杀,也给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创伤。

  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与日俱增,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是既成事实。对此,民众、社会和政府均应予以正视,更新观念,增加投入,以维护个人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作者是医疗界人士)

(责编:陈烨菲、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