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小心糖尿病“传染”

作息不规律、久坐不运动、饮食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让糖尿病在夫妻间传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卫庆

2016年09月18日08:51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专家小传
  王卫庆,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糖尿病是可以被“传染”的,不过并不是通过细菌、病毒等传染源,而是通过生活方式。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牵头、笔者参与的团队开展的糖尿病相关研究成果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证明,配偶之间一些相同的生活方式会影响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疾病。父母或兄弟姐妹如患有2型糖尿病,都会增加自身的糖尿病风险。而环境因素如肥胖、体力活动、饮食习惯、性格特征等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系列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和有害生活方式的聚集导致了中国2型糖尿病的大流行。配偶之间的遗传背景往往不相关,但他们通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暴露,如共同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水平等。 

  这项研究在2011~2012年选取全国25个社区年龄在40岁或以上的3.5万对夫妻开展调查,探讨了糖尿病患者的配偶是否具有更高的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代谢病风险。所有调查对象提供详细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及临床信息,并接受空腹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测定。研究结果显示,相比配偶无糖尿病的调查对象,配偶有糖尿病的调查对象具有更高的几率患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且这种关联与年龄、教育水平、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和饮酒状态、体力活动和饮食习惯等因素无关。 

  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均为40岁以上,那么40岁以下的年轻夫妻是否也可能存在这种“传染”现象呢?实际上,高脂低纤饮食、久坐生活方式、心理压力、不规律生活作息、吸烟酗酒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心血管代谢病危险因素在年轻夫妻中的流行趋势更为严峻,糖尿病等的“传染”现象可能同样存在,因此更加需要引起警惕。 

  夫妻之间糖尿病的“传染性”,可能的原因至少有2种。一种称之为“门当户对”,即在选择配偶时,人们倾向于选择和自身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经济地位、生活习惯等比较接近的另一半;另一种称之为“夫唱妇随”,即夫妻双方在长期共同生活之后形成了共同的生活行为和习惯。无论是“门当户对”还是“夫唱妇随”,都体现了配偶之间所共有的相同或相似的环境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夫妻之间罹患心血管代谢病风险高度相关的现象。之前还有研究表明,独居女性由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的转化风险增加。在进一步排除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之后,上述相关性消失,表明共同居住者(通常为家人)对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社会心理压力等的影响可以改变糖尿病风险。上述研究结果也从其他角度说明了“同一屋檐下”对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 

  由此看来,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糖尿病家族遗传风险外,配偶之间一些相似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着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罹患几率。所以当一个人的配偶被诊断为糖尿病之后,他/她更应该关注自身的血糖状态,积极参加常规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自身可能已经存在的血糖异常。同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健康饮食,积极参加运动,是预防“传染”上糖尿病及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