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换“马甲”不如穿“防护服”

2016年10月20日09:54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廉价药换“马甲”不如穿“防护服”

  近年来,廉价救命药临床短缺并非个例。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曾表示,廉价药品正在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厂家出于市场本能通常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淘汰,要么“研制”新药。同一种药,换个名称,换个包装,换个批号,身价就可以翻上几倍甚至几十倍。

  不可否认,“鱼精蛋白”等廉价药,每年消失几十种,市场上“一药难求”,缘于国产药品“廉价死”。一方面,一些廉价药,属于“小众药品”,临床用量少,医院通常也不愿大量进货,以免用量太少造成过期失效。另一方面,因这类药品价格低廉,生产成本高,销售量又受需求少的限制,药企利润低,缺乏生产积极性。殊不知,物以稀为贵,一些无德商家看出了廉价“救命药”供不应求的窘境,便囤积居奇,高价倒卖,发不义之财。至于给廉价药换“马甲”后涨价,最终也难以走出“逆淘汰”困局。

  可见给廉价药换“马甲”,不如穿“防护服”。要想改变廉价药紧缺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对症下药,给力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对于廉价药的生产应给予政策上的保护及资金上的扶持。比如,政府可将市场紧缺、生产利润不高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实行以政府补贴的方式来扶持制药企业定点生产,而一旦药企生产药品处在不盈利的状态,政府可以制定“保护价”,采取集中采购、补贴等方式给予扶持,以维护药品制造商的利益,调动制药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了政府的扶持还不够,还需要药企拥有“救死扶伤”的道德基因,不要一味地追求利益至上。同时,有关部门应采纳专家建议,如“以需定产”,保障廉价救命药供给的持续性,给予企业明确的价格信号,建立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系统、储备制度等;特别是,规范药品流通渠道,稳定药品市场,严厉打击黑市药品交易行为,让患者用到更多的廉价药、放心药。(张西流)

(责编:姬志垒(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23省市自来水检出致癌物?专家揭真相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公布了对全国饮用水系统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检测报告。结果显示,我国饮用水中检出9种亚硝胺类物质,是世界上亚硝胺最为多样的国家。消息一出,引发起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担忧。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胶原蛋白能让你更有“面子”? 专家称美容作用小 近年来,虽然胶原蛋白产品一直备受争议,但市场销售却依旧如火如荼,且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胶原蛋白粉、胶原蛋白口服液以及不同形态的胶原蛋白肽琳琅满目,而不同产品能够产生的功效,也是众说纷纭,令消费者困惑不已。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