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8日电 (王宇鹏)今天是世界肝炎日,主题是“了解肝炎,立刻行动”。根据今年6月份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近7500万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由此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作为乙肝大国,我国的药价谈判将对患者将产生哪些影响?日前,人民网邀请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教授做客,就国家药价谈判提高肝病患者用药的可负担性进行讲解,并呼吁乙肝谈判药尽快进医保。
人民网:乙肝患者的治疗情况如何?
王贵强:我们现在已经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携带率从高流行区变成了中等偏上的流行区,发病人数也大幅度下降,但存量病人治疗的挑战仍然还很大。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特效药可以把乙肝彻底治好,但现有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通过合理治疗,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去年刚刚做了第三次更新,明确强调了口服抗病毒药品, “强效低耐药”药物的使用。因为慢性乙肝需要长期治疗,为了避免耐药风险的发生,病人在初始治疗阶段就应选择强效低耐药。
然而事实并不乐观。我们去年做了一个全国乙肝诊疗现状调研,调研了2800多位大医院和基层医生,从中了解到,患者不进行治疗,或者选择那些容易耐药药物,首要因素还是价格。因无力承担药物,10%-20%的病人未能得到应有的治疗。在所有用药人群中,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这类强效低耐药物的使用只占了三分之一,大部分人选择那些容易出现耐药的、低效的药物,导致后续治疗非常不利。
人民网:国家药价谈判,乙肝药物有何变化?患者负担是否能减轻?
王贵强:近期公布的国家药价谈判结果,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降幅高达67%,从原来的1500多元变为500多元,以北京乙肝患者为例,政策实施之后,原来每年将近18000元的治疗费用,变成6000多元。
目前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把药品纳入新农合或者医保系统,使病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降价的益处。同时也仍有部分地方尚未落地。降价的前提是该药品能进入医保系统,进入新农合,现在没有在新农合或者医保系统里面的这些地区仍然还是原来的价格,没有降价,病人没有真正受益。我国由于原来治疗不规范,导致了很多病人出现耐药情况,替诺福韦这样的急需的药物非常重要,但恰恰是在药物的可及性方面,患者由于负担不起费用而耽误了治疗。所以,我们从专业角度迫切地希望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医保部门将该药品尽快纳入医保系统,使病人真正受益。
人民网:国家药价谈判对我国的肝病控制和规范治疗会产生哪些影响?
王贵强:规范治疗是两个方面,一是该治的不要漏掉,另一方面是不该治的也不要滥治。
通过药品价格的谈判降价,实际也是通过市场调节,使整体的乙肝治疗费用下降。替诺福韦酯降价后,可能会带动其他药物降价,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对乙肝病人是一个好消息。
另一方面,药降价了,用得起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病人都适合使用。不是所有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都需要治疗,其中有一部分是携带状态,没有导致病情进展,这样的人群如果用药很容易出现耐药情况,因此不建议治疗。真正需要治疗的是肝炎病人,即出现了转氨酶升高,随着疾病进展,肝癌、肝硬化的风险也会加大,这个时候用药才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