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拿天”来了 千万别让“湿”气缠身

饮食、运动、穴位 三管齐下祛湿利湿

2016年07月19日11:16  来源:燕赵晚报
 
原标题:“桑拿天”来了千万别让“湿”气缠身

进入伏天后,“湿”的感觉常常影响着人的体感舒适度以及健康状况。这“湿”一方面来自季节气候的自然变化,长夏伏天本身气温高、湿度大,总让人感觉浑身黏糊糊、湿哒哒的;另一方面有些朋友本身体内的“湿”就比较重,如体质比较差的,或者体形偏胖的朋友,内外湿相结合不仅粘腻的感觉会更明显,甚至会经常疲乏无力,吃东西也没胃口。有关专家表示,湿重可影响脾胃正常功能,加重或变生他病,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因此,在伏天湿气重的时节,不妨从利湿饮食、适度运动及穴位按摩等方面入手,调理脾胃,帮助祛湿。

指导专家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 田金悦

湿从何生?内外因皆有

入伏了,不仅气温增高,湿度也增加,“湿”的感觉不仅影响了人体的舒适度,也会加重某些疾病的症状,造成一些健康困扰。那么这“湿”是从何而来呢?中医认为,湿之所生,既有季节天气变化的外在因素,也有人体脾胃功能变差的内在因素。伏天基本是处于长夏的时期,长夏在夏之后、秋之前,这一时期的季节特点就是闷热,外界的湿度大,热就不容易以汗的形式排出,正常的代谢受影响,身体自然就会感觉粘腻、湿滞不适。

另外,中医所说的长夏时节,在五行上与土对应,在五脏上与脾对应。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摄入到身体里的水液、食物等消化、吸收,并帮助将这些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一旦脾的运化功能变差,不能正常代谢,就会出现舌苔厚腻、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大便粘腻等一系列“湿”的症状。而且外在的“湿”也会影响脾的正常功能,伏天湿盛困脾,脾的运化受阻,因此就可表现为伏天里不想吃饭、身体总是困乏等“湿”的表现。

湿有何害?易困脾病缠绵

湿与脾可以说是互相影响的,脾虚失于运化则可生湿,而湿盛也可困脾,影响脾的正常功能。湿邪困脾可影响脾之运化,可导致消化不良、大便粘腻不成形、身体乏力倦怠、容易犯困甚至头昏沉、四肢沉重等症状不适发生。

中医有六淫之说,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湿”作为其中一个致病因素,不仅容易与其他致病因素相结合,而且一旦与“湿”结合,疾病往往会缠绵难愈,容易反复。例如湿与风或寒相结合,成风湿、风寒湿则可致关节疼痛、肿胀、肌肉酸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湿与热相结合,成湿热则可见关节红肿等症;若湿与暑相结合,成暑湿,可致暑湿感冒,除发热外还可表现为头身困重、胸脘痞闷等症。

在伏天外湿比较重的季节,即使是健康人群也会感到不适,容易出现头昏沉,身体疲乏无力或不思饮食等症状。如果原本体质就较差或患有风湿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伏天就更容易加重症状。因此,在伏天里,平素体弱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朋友,则更应注重祛湿。另外,中医认为“肥人多湿”,肥胖人群一般来说属于湿性体质,痰湿较重,所以也应注意清利饮食帮助排湿。(记者梁蕾)

(责编:王珂园(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入伏了!多吃这三类食物安心度夏 “夏至三庚数头伏”,7月17日是今年的入伏日。专家推荐,多吃这三类食物,助你安心度夏!【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四季不离茶,受益一辈子 现已77岁的蔡炳勤教授,行医生涯五十余载,在中医学术上治学严谨,闲暇之余追求“游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强调顺其自然来养生,喜听音乐,擅长书法,爱好饮茶。【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