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眼日:近视防控不焦虑,精准评估·个性方案·动态追踪
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针对家长们对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学方法、个性化干预相关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王凯分享了宝贵经验和建议。
首先,对于10岁左右的孩子,如果是100度以下的近视,是否有办法恢复正常视力?王凯教授指出,虽然一些光学手段如功能型框架眼镜、离焦软镜或OK镜在临床中确实有患者出现近视回退或眼轴回退的情况,但这种比例并不高。大多数情况下,一旦孩子发生真性近视,这些光学手段只能帮助减缓近视增长的速度,不能逆转近视。因此,近视防控的关键在于控制近视的增长速度,防止其发展为高度或超高度近视,引起眼底病变。
有家长认为,即使视力为5.0,孩子也可能已经近视了,需要进行散瞳检查。王凯教授解释说,5.0的视力是正常视力,但不排除有些孩子有25度或50度的近视却能看到5.0的情况。这可能与高阶像差有关,传统的验光仪器难以准确检测。因此,临床中不以视力标准判断近视度数,而是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来客观判断。如果孩子平时视力表现不佳,需要通过散瞳检查来确定是否有低度近视,并及时干预。
对于已经开始近视的孩子,王凯教授建议根据近视和散光度数以及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干预措施。对于近视度数相对较低、散光度数较高的孩子,可以选择功能性框架眼镜或OK镜。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适应性和反应不同,需要根据眼轴增长速度和效果来灵活调整干预措施。对于低度数近视或纯散光的孩子,可能更适合戴框架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