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跨境电商出海新势能
近期,阿里巴巴国际站、希音、Temu等电商平台走红海外,成为我国在全球贸易中影响力持续扩大的生动缩影。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我国跨境电商唯有主动应变、求变,才能赢得先机,重塑出海新优势。
2024年11月份,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今年以来,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做好新一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围工作,进一步拓宽覆盖面。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密集出台,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乘风出海,跨境电商生态圈日益完善。海关总署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眼下,不少电商平台以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化为突破口,加速海外市场布局。比如,推出全托管服务,将跨境选品、仓储物流、营销推广、售后保障进行一体化整合,降低跨境电商准入门槛,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跨境贸易浪潮中。为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平台与本土出口企业的对接,各地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资源统筹优势,构建“政策引导+平台赋能”立体支持体系。组织企业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深化供需匹配,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针对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业态的金融产品,加大对产品出口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小微外贸企业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跨境结算中的资金难题。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独立站、前置仓、海外仓等基础设施。目前,宁波等地提出支持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出口前置仓,是个比较好的做法。各地也可结合各自实际和产业优势,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跨境电商专业化园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落地生根。联合驻境外经贸代表处和海外侨团商会,促进各地优质电商平台与全球优质服务提供商对接,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快市场响应速度。积极孵化跨境电商选品中心、直播基地、智慧仓储物流平台、跨境供应链服务平台、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形成供应链、物流链、数据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化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综合体,实现内外良性互动,提升综合竞争力。
接下来,跨境电商平台和外贸企业要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变化,提升风险意识,加强境外风险防范和合规经营培训,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开展多元化市场布局,持续挖掘国际市场新增量。
一方面,具有带动作用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经贸合作区、公共海外仓、海外营销服务平台应发挥技术、运营、服务模式的优势,利用外贸产业集群拓展线上业务,实施全流程服务指导,推动孵化更多外贸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新市场、新渠道。
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外贸企业也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借助数智技术丰富个性化服务,优化用户体验。进一步把握国际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推动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全链条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应对成本上升带来的价格压力。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通过线下参加展会等契机积极开拓东盟、欧洲等市场,利用“前展后仓”助力企业拓市场、增订单。创新宣传策略,加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吸引更多海外用户。